【生死自在】生死輪迴觀的現代探索與解讀(十)

慧開法師 |2016.10.30
1390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寺副住持、南華大學使命副校長)

催眠治療與前世療法的實際案例(續)

我特別簡介布萊恩.魏斯(Brian Weiss)醫生的醫療學術專業與臨床實務背景,主要是為了說明他是經過美國的醫學院正規教育,以及醫院臨床實務訓練出身的科班精神治療醫師,不是坊間來路不明的江湖術士。此外,他是猶太族裔,生長在紐澤西州濱海的一個名叫赤岸(Red Bank)的小鎮,他的家庭屬於鎮上的一個保守的猶太教區,父親是位商業攝影師,但潛心於猶太教而且非常認真。因此,在這樣成長環境與教育背景下,魏斯醫生原先根本就不相信輪迴,直到他遇到了這位病人,一位名叫凱瑟琳(Catherine)的女士。

在從心理分析轉換到催眠治療的過程中,他們無意間發現了生死輪迴的祕密,突破了「生」與「死」的壁壘,貫穿了「生」與「死」的持續連結,醫師與病人的生命從此完全改觀。然後,經過數年的醞釀,他頂著社會輿論的壓力,冒著可能聲名狼藉的風險,同時也得到一些醫師同儕的鼓勵,而將催眠治療與前世療法的過程寫成這本書Many Lives, Many Masters (中文本譯名《前世今生》)。

一九八○年,這位二十七歲的凱瑟琳女士,因為嚴重的精神焦慮與莫名恐懼等心理症狀而苦惱已久,她怕水、怕卡到喉嚨,怕到連藥丸都不敢吞的地步,怕搭飛機、怕黑,更怕「死」這個念頭,日常生活與工作全都亂成一團,看了心理醫師卻毫無改善,後來經由她所信任的兩位醫生大力推薦而來求助於魏斯醫生。

其實,一開始並未涉及催眠治療,在凱瑟琳第一階段的療程中,魏斯醫師花了整整十八個月,每個星期有一、二次治療,密集地做傳統的心理分析,想藉此減輕她的心理症狀,但是卻一無所獲,好像碰到一堵無法越過的牆壁,然後,魏斯醫師才開始嘗試用催眠療法,後來會從傳統的心理分析治療轉換為運用催眠治療,這當中還有個奇妙的轉折。

凱瑟琳一直非常嚴重地懼怕搭飛機,萬不得已要坐飛機時,非得喝幾口酒鎮定自己不可。一九八二年的春天,她陪男朋友史都華去芝加哥出席一項商務會議,到了芝加哥,她硬拉著男友去藝術博物館參觀埃及古文物展,剛好有解說人員導覽。凱瑟琳一直對埃及古文物有很濃厚的興趣,她當然不是這方面的學者,對於古埃及歷史也從未研究過,但是對埃及古文物卻好像很熟悉。在參觀及導覽的過程中,凱瑟琳察覺解說人員對於某些文物的介紹有誤,而不自覺地出言糾正,導覽人員在認錯之餘覺得非常驚訝,凱瑟琳自己也很震驚,她怎麼知道這些古文物的事情?她怎麼如此自信自己的認知是正確的還當眾糾正館方導覽人員?實在太離奇了!

回到邁阿密之後,凱瑟琳在接下來的回診時,向魏斯醫師報告了這段芝加哥博物館埃及古文物之旅所發生的奇妙經過。在此之前的幾個月,醫師就曾建議凱瑟琳嘗試改用催眠治療,但是她因為害怕而抗拒,然而由於這次埃及古文物之旅的奇特經驗,終於勉強同意催眠治療。

當時雖然嘗試用催眠治療,但也尚未涉及「前世療法」,因為在那個時候,「前世生命」的概念根本就還不在魏斯醫師本人的醫療專業認知範圍內。運用「催眠」主要是幫助心理病症的患者放鬆身心,讓記憶力更加敏銳,以回憶過往長久被遺忘的事件,譬如童年乃至幼年時期的創傷事件或經驗,檢驗是否與現在當下的心理症狀有所關聯?

原本催眠治療所設定的時空範圍,還只是限定在「今生今世」,能夠回憶到三歲、兩歲就很了不起了。不料,在催眠治療過程中,一連串引發她嚴重心理症狀的「前世」記憶,居然從凱瑟琳的腦海中不斷地浮起。

其實,凱瑟琳也不是一開始催眠就回到前世了,她起先回到六歲時,看牙醫時的恐怖經驗,接著回到五歲時,在游泳池被人從跳水板推到池裡喝水嗆到的經驗,接著回到三歲時,酒醉的父親在黑暗中進入她的房間,在她身上亂摸還觸及私處,她嚇得大哭,卻被父親摀住嘴幾乎不能呼吸。這些都是解除目前心理症狀的重要連結與線索。(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