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個只消動動手指就能在網路預訂飯店的時代,親自打電話或寫email和飯店聯繫不再是唯一管道。上網能找到的不只是專門提供住宿的飯店或民宿,透過Airbnb或沙發衝浪等方式,旅人還可以到陌生人家住一晚,體驗在地生活。
《臥底經濟學家反擊戰》一書作者哈福德(Tim Harvard)某次為了到德國巴伐利亞度假訂房時,思考這種模式的發展。他說,Airbnb這種「分享經濟」形式之所以能興起,其實和現代經濟靠「信任」運作如出一轍。
哈福德認為,現代社會有項成就一直為人所低估:想出了各種方法去除信任的私人屬性,以擴大信任圈。信任曾是非常私人的事,人們只會信任自己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但當我們從一台提款機領出400歐元時,並不是因為這家銀行信任我們,而是因為它可以證實我們的銀行會償還這筆錢。「這是個冰冷的企業奇蹟」,他說。
過去幾年,人們愛上一種混合模式,讓個人信譽在陌生人之間也能發揮作用。例如,Airbnb讓人們住進陌生人家中,這需要房東和房客雙方都付出極大的信任。雖然Airbnb上的聯繫是私人間的,但網路評價讓人們彼此之間願意守信,退房後房客會給房東評價,房東也會給房客評價。
因此有些人開始思考如何開發跨平台的系統,讓用戶能利用自己在當Airbnb房東時建立起來的信譽,證明自己也是一位守時又細心的Lyft司機,或一位可靠且誠實的eBay賣家。
但哈福德說,設計這樣的系統會帶來問題。他舉科幻作家多克托羅(Cory Doctorow)在小說「魔法王國受難記」(Down and Out in the Magic Kingdom)為例,小說中假設有一種純粹的信譽貨幣,這種貨幣很容易被騙子和敲詐者操縱。從多克托羅的觀點來看,eBay和Airbnb的模式之所以行得通,不是因為網路世界的信譽系統有多偉大,而是因為大多數人都不是騙子。
哈福德說,新的網路工具讓我們能像招待自己的鄰居那樣招待遠方的陌生人,我們確實做到了,但這有好也有壞,因為私人屬性的信任從來不是公平分配的。哈佛商學院發現,Airbnb的房東和房客都歧視少數族群。研究人員已證明許多地方都存在歧視,Craigslist和汽車共乘都有此例。
哈福德也舉了自己的例子,說明我們所仰賴的信任制度確實存在著歧視。他和小兒子在巴伐利亞逛街時進入一家墨鏡店,店裡有個標誌寫著禁止兒童觸碰太陽眼鏡,當他警告孩子不要隨意拿起墨鏡,老闆卻說「這是針對阿拉伯小孩的。他們總是把太陽眼鏡丟到地上。」
對此哈福德說:「我兒子是個可愛的金髮小男孩,但他像所有4歲小孩一樣有本事弄壞一副名牌太陽眼鏡。人們有時會信任不值得信任的人,又往往不信任值得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