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宇(台中市/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國內農業缺工問題嚴重,發生「有錢請不到人」困境,農界人士一再呼籲引進外籍農工應急。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看看同屬農村缺工嚴重的日本,他們如何來因應。
日本務農人數三百一十七萬人,較十年前減少了二百零八萬人,農民平均年齡六十七歲,遠高於已開發國家農民平均年齡六十歲,由於人手短缺,未耕作面積四十二萬公頃,農業生產總值僅占生產總值百分之一。
日本年輕人不願務農,主要與勞動環境惡劣,沒有固定休息日,專職農業收入不穩定有關。
為解決農業缺工問題,日本政府加強機械替代人力,利用國家戰略特區,如關東圈、關西圈、沖繩縣、新潟市、兵庫縣養父市及福岡市等六地。
開放農業領域可接納外籍勞動者,接納對象,限定擁有一定實際務農經驗,及具有基本日語能力等條件的農業專業人才,並給予不低於日本人的薪資,意在防止廉價勞動力流入,導致日本生產者收入減少。
新制度由日本政府提供國簽訂雙邊協定,消除民間人力仲介產生的弊端,台灣雇用外籍漁工,即遭遇仲介公司不當扣薪問題。
鑑於農業係屬民生重要產業,從長遠觀點,台灣農業部門還是應該積極朝向:改善農業工作環境,穩定農產價格與收入,運用新科技輔導產業升級,使用新科技種地,降低人力需求,並依據未來需求,規畫台灣農業規模,進行產業與人力結構調整,讓務農可看到希望,年輕人才願意投入,多管齊下,才能有效解決農業缺工問題。
杜宇(台中市/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