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前二○二年,漢王劉邦消滅項羽後,各封國國王一齊上書劉邦,擁護他當皇帝。劉邦遂在汜水(發源嵩山,曲折北流,注入黃河)北岸,築壇登極(一任高祖),妻呂雉本稱王后,改稱皇后,子劉盈本稱太子,改稱皇太子。追尊娘親劉老太婆當昭靈夫人。
明明自己想幹,卻裝腔作勢,硬說不想幹,然後教唆搖尾系統發動誓死擁護的鬧劇,自已才作勉強狀,扭扭捏捏,登台亮相。這種無聊的小動作,在政壇上不斷演出,一直演到二十世紀,仍有人樂此不疲。劉邦寫下的這個劇本,遂永遠被奉為經典。
秦王朝皇帝嬴政,在儒家學派刻意的醜化之下,被當作一個有百非而無一的暴君。可是,他所建立的政治制度,包括「皇帝」的位置和排場,以及全部有利於專制行為的法令規章,卻被劉邦所建立的西漢王朝,滴水不漏的一古腦繼承,受到儒家學派的肯定,沒有任何抵制。儒家學派攻擊的只是嬴政本人,不是攻擊嬴政所做出來的摧毀人權的專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