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時光倒流,重新走過從前,歷史就會改寫麼?
近來總統蔡英文回答美日媒體提問時,盼能回到五二○那段時間的狀態。蔡總統強調,五二○演講是最大的善意,也是最大的彈性;寄語雙方盡力維持理性及冷靜的立場。
回顧蔡總統五二○就職演話,隻字未提「九二共識」,北京認為「這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隨即片面中斷兩岸官方溝通協商機制,陸客來台人數跟著銳減,兩岸互動趨冷、國際空間限縮,迄今不見改善跡象。
蔡總統近日接受外媒訪問時,僅重念了五二○用語:尊重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達成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的歷史事實;卻終究未能正面回應九二共識以及兩岸同屬一中的核心意涵。
所謂善意,要對方能夠感受到才算數,盱衡蔡總統上月底以民進黨主席身分寫給黨員信中,提出「要力抗中國的壓力」、「要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字裡行間,鮮見善意。
北京回應很強硬,國台辦指「任何台獨分裂圖謀都不可能得逞」,大陸總理李克強一連提出三個堅持:堅持一中原則、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立場堅定,針鋒相對。陸媒甚且逕指按照公開信指明的方向,是要推著台灣奔向懸崖。
蔡總統還強調維持現狀的承諾不變,希望雙方盡快坐下來談,讓許多不必要的誤解可以排除。
維持現狀,就得界定什麼是現狀?北京認為九二共識是兩岸政治基礎,從而使過去八年成為兩岸六十多年來關係最好一段時期,反觀台北至多只願尊重九二歷史事實;顯然兩岸高層對於現狀的認知,南轅北轍。
前台北駐日代表許世楷八日在一場公開演講中,闡釋蔡總統維持現狀、不接納九二共識,邏輯上的推理答案是「台灣獨立」,這是許代表的誤解還是正解?在府方沒有作出澄清之前,北京自會高度質疑,緊咬九二共識不鬆手。
即使重回五二○,蔡總統依然得面對北京那份「沒有完成的答卷」,當時沒能繞過去,如今同樣難以閃躲。新任海基會董事長田弘茂稱那四個字(九二共識)的問題都是老問題,然那四個字正是關鍵的通關密語,一旦消失不見,不但兩岸冷到不行,連帶台灣走出去亦備感艱辛。缺席今年國際民航大會(ICAO)即是一例。
下月在秘魯登場的APEC領袖會議,兩岸議題很可能重演「烽火外交」戲碼,當蔡總統宣布指派宋楚瑜為代表之後,兩岸外交競逐隨即展開。國台辦發言人強調人選問題應符合APEC有關諒解備忘錄的規定,主辦國秘魯總統上月訪北京發表聯合聲明中,「重申堅定奉行一個中國原則,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加之中國大陸又是秘魯第一大貿易夥伴,估計只要北京示意,台灣領袖代表人選是存在變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