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嘉祥(國立體育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上周末在台北市天母運動公園網球場,參與「永達盃」國際輪椅公開賽,感受到我們台灣人情溫暖、眾生平等、選手努力,即便是身心障礙的球員也可以獲得許多人協助,在國內家園和全世界好手一起比賽,台灣也向世界展示,我們愛護身障同胞,如同照顧其他常人,一視同仁。
這項國際網球總會(ITF)認可的電腦積分比賽,已經連續第十二年在台灣舉辦,今年有法國、日本、南韓、泰國、香港及地主中華民國等六個會員國選手參賽,總獎金一萬美元,成績優秀的選手除了有獎金,還有珍貴的電腦積分;我國女將呂嘉儀前不久到里約參加「帕運」,就是憑積分排名參加這項身障選手的奧運。
訓練輪椅身障人打網球非常辛苦,雖然選手們可以在網球反彈兩下後,在第三下著地前回擊來球,但是坐在輪椅上前進、後退、轉彎、急停,得經過長時間訓練,才能控制裕如,其間日曬、風吹、雨淋,摔跤、碰撞都是常事,選手吃的苦頭是常人數倍。
教育部體育署及中華帕拉林匹克委員會熱心推廣,招收小兒麻痺、肢殘同胞從基本動作學打,到參加國內身心障礙單項比賽、運動會,終能在國際輪椅網球壇占有一席之地,加上熱心公益的永達保險經紀公司熱心贊助比賽獎金、贈送協會數部復康汽車接送選手,每次辦國際比賽,都能吸引多國選手參加。
比賽的這一周逢梅姬颱風過境,天母網球場邊許多大樹折倒,選手帳蓬也受風損,還好有很多熱心的義工挺身而出,幫忙扶正、打掃,球場很快就緒,選手雖受到一場虛驚,比賽仍順利進行。
輪椅網球賽比賽場地要求較多,除了進出動線必須是「無障礙空間」,洗手間、休息區、候車區都得適合輪椅進出,球場還得有球童幫忙,使用的人力比一般網球賽還多。
可喜的是,這十多年來,先有國際獅子會幫忙,後有保險經紀公司贊助,加上網球協會也大力支援裁判、競賽組專業人員,這項比賽愈辦愈成功。
周日的決賽日,許多台灣早期推展網運的元老們相約到球場,他們以行動來支持輪椅網球,氣溫高達攝氏三十一度,但是平均年齡六十二歲的元老們,在帳蓬底下看得意趣盎然,他們給選手加油打氣,也為獲得單、雙打冠、亞軍的選手鼓掌叫好。
他們包括年逾八十歲的台灣第二代「球王」林永源,年逾七十五歲的第三代「球王」唐福順、陳哲夫,及四十年前亞洲最佳投手李憲宗;有一九六六年第五屆亞運的「網球昆仲」李穗昌/李穗明,三十年前叱吒台灣網壇的許晃榮、巫長榮、何秋美、謝麗娟,還有專程從南非回來的林青嶔,有張思敏、連玉輝、江勁憲、趙晉棣、邱仕友,他們都在協會副理事長劉耀台邀請下,義不容辭前來加油。
有情有義的台灣到處有溫暖,金風送爽的天母運動園區,我們看到另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