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俗趣談】 詩話重陽

周文洋 |2016.10.06
1393觀看次
字級

文/周文洋

農曆九月初九,兩「九」相逢在一起,古人稱為「重九」。古人認為「九」是陽數,所以又稱「重陽」。

最早吟詠重陽節的是唐代詩人孟浩然,他在〈秋登蘭山寄張五〉的詩中寫道「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最著名的吟詠重陽詩,當推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也稱登高節,有登高避災的習俗。李白有詩云:「九月天氣清,登高無秋雲」,天氣晴好,可謂登山的大好季節;杜甫則云:「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連身體有病也不肯錯過,登高的興致躍然紙上;邊塞詩人岑參在行軍途中適逢重陽節,詩人仍想到要去登高,懷念那故園的菊花:「強欲登高處,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賞菊是重陽一大習俗,王勃的「九日重陽節,開門見菊花」,李白的「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范成大的「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等等,都道出了賞菊飲酒的情趣,語言雋永,詩意清新。陶淵明的「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開。客人知我意,重陽一同來」,於樸實中見真情,意趣橫生;白居易的「滿園菊花鬱金黃,中有孤絲色白霜。還似今朝歌舞席,白髮翁入少年場」,以菊喻人,抒發了詩人歡快的情懷;孟浩然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寫出了深厚誠摯的友情,言有盡而意無窮!

插茱萸是古代重陽節的又一趣俗,杜甫的「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借物言情,一語道出詩人的佳節思親之念,韶華易逝之悲。

飲菊花酒,也是古人過重陽節的習俗。李白高歌:「攜壺酌流觴,賽菊泛寒榮」,白居易邀請:「待到菊花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杜甫低吟:「伊昔黃花酒,如今白髮翁」,盧照鄰則感歎:「他鄉共酌菊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可謂情景交融,情趣盎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