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你注意過街角的「台灣之光」嗎?屢獲國際大獎的設計師謝榮雅曾在演講中表示,「得了那麼多獎,最大的遺憾卻是無法改變家門口的路燈」。其實,台灣不乏具設計感的特色路燈。
甫自輔大應用美術系畢業的兩位設計人賴加瑜、潘薏心,畢業製作走訪全台,找到六十種特色路燈,以版畫風格重繪,完成圖文書《台灣之光》,最近由遠流出版。她們以年輕世代的眼光與筆觸,詮釋這些長期遭人忽略的「台灣之光」,讓路燈在讀者面前發光發熱。
許多人以為台灣路燈只有倒L型,羨慕倫敦、京都有造型優雅的古典路燈。然而賴加瑜、潘薏心發現,台灣多元豐饒的山水與物產,都反映在路燈造型上。包括螢火蟲、白鷺鷥、長頸鹿、太陽花、青蔥、自行車、飛機、弓箭等,皆成為台灣路燈的美麗「亮」點。
台中自由路以太陽餅聞名,該路段上的路燈,便以太陽花為造型;但路燈也會「撞衫」,如花蓮玉里與台東太麻里,都有金針花造型的路燈。在兩位作者眼中,「玉里金針花像霸氣老練的金針王,太麻里則像剛出生的金針嬰兒」。
台灣颳起自行車風,這股風潮竟也席捲路燈。賴加瑜、潘薏心整理台灣路燈發現,若有「路燈時尚秀」,最受歡迎的路燈造型前三名是昆蟲、動物、植物,反映台灣豐富的大自然,而第四名竟是自行車。
彰化二林自行車道的自行車造型路燈,在賴加瑜眼中「帶有幾分禪味」。設計者將路燈燈頭和自行車輪結合,造型極簡、顏色只有純黑與純白兩種,和沿途純樸的田園風情相互呼應,讓行人紓解疲憊的身心。
就連天上飛的,也被台灣路燈納入造型。桃園市大園區是桃園機場所在,重要道路上的路燈皆為飛機造型。潘薏心認為這些飛機路燈造型簡約,雪白的飛機造型配上天藍的燈柱與支架,隱含「飛上青天」之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