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嶠人物萬象 高逸鴻與門生蔣經國的梅竹圖 黃議震 |2016.09.28 語音朗讀 258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蔣經國先生畫梅日課,黃寄慈、張光賓題記 圖/黃議震 高逸鴻贈高華山成扇 圖/黃議震 高逸鴻贈蔡康永之父蔡天鐸「歲朝清供圖」圖/黃議震 民國四十四年春,馬壽華、陳方、陶芸樓、鄭曼青、張穀年、劉延濤、高逸鴻,相會於台北悅賓樓,鄭曼青於斯提議:「以七人皆具脫略形骸之性,聲應氣求之雅,盍組成七友畫會,眾意僉同。」(註❶)「七友畫會」於是而生。 民國四十七年農曆正月初七,歲首人日,「七友畫會」首展於台北婦聯會孺慕堂,請柬由于右任與張其昀共同具名,共展出七十五件作品,此展一開始便表明為「欣賞會」,有別一般畫展,別開生面,備受矚目。 兩年之後,民國四十九年九月,蔣經國透過早年同留學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的王新衡,向七友畫會之一的高逸鴻先生傳達學畫一事,不久,經國先生便入「蘭香館」高逸鴻先生門下,高師母回憶經國先生道:「從此,經國先生每周一的下午,固定在兩點到四點,風雨無阻地到我們舍間來學畫,頭尾三年期間從未缺課,他謙沖好學的精神,由此可見。」(註❷) 這一年的五月九日,時任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蔣經國所督建的中部橫貫公路完工通車,而橫貫公路完工之後的經濟建設、除役官兵屯墾安家接續而來,經國先生仍時常前往中橫踏勘,公務繁忙的經國先生從學於高師「卻始終堅持上課不缺席」,「他本人若在中部,來不及準時上課,也會交代祕書宋時選、鍾湖濱兩位先生轉達,當天仍然趕回補課。」(同註❷) 從高逸鴻先生遺孀龔書綿在其著《芳草山莊》中提到,高逸鴻為經國先生第一次授課時,向經國先生建議:「若要學畫花卉,應先從四君子入手,基礎打好以後,其他的學習,自能觸類旁通,得心應手。」經國先生聽了之後神色怡然,而對高師提起他常去中橫勘查地勢,看到許多盤根錯節高大雄偉的老松,充滿高風亮節的氣概,心嚮往之,而說:「如果在畫四君子的同時,可不可以也畫松?」(同註❷)在高師的應允之下,經國先生開始專注地學畫松、竹、梅,歲寒三友。 高師每周交付經國先生若干習畫功課,「他一周中就臨摹二十多幅,一個月下來已上百張」(同註❷),高師對於經國先生倍於常人的專勤頗為驚訝,而當面問經國先生何以在政務繁忙之間得空臨摹,經國先生笑笑,答說:「我都是在夜深時候畫的。」(同註❷)隔年,蔣介石華誕,經國先生就以自己的畫作,獻畫上壽,以表孝思。 民國五十一年夏,一日經國先生來到高師舍間,親自攜來一幅裝在鏡框中的〈竹石圖〉送給高師,畫中題寫「凌霜雪而彌勁。逸鴻吾師賜存。壬寅年五月,生蔣經國敬學畫」,此後,這幅經國先生親筆的〈竹石圖〉便一直掛在高家的廳堂,受到寶愛。 直至,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十三日經國先生辭世,當日深夜,中央日報記者張必瑜打電話給高師母問道:「當年,蔣總統經國先生向高逸鴻先生學畫,有沒有留下畫作在你們家裡?」(同註❷),高師母告便以經國先生所贈〈竹石圖〉一事。 隔天,張必瑜與攝影記者郭惠煜來到高家拍攝〈竹石圖〉,因鏡框玻璃反光拍攝不易,不得不打開鏡框將畫作取出拍攝,赫然發現〈竹石圖〉下還藏有一張〈梅花圖〉,兩幅畫用一樣花色的綾邊裝裱,顯然是同時交付裱褙,而梅花圖上題寫「堅貞。逸鴻老師賜存。中華民國五十年元月,生經國學畫」,兩幅畫作揮就時間相隔一年,被相疊裝在同一個鏡框裡,過了二十六年,另一幅畫作卻因經國先生的辭世,才意外面世。 當年經國先生送高師自作梅、竹二幅,頗為用心,一方面是為不忘師恩,一方面在那危急存亡之秋的年代,經國先生所繪梅、竹也是發乎真情的自寫胸臆,只可惜高逸鴻先生於民國七十一年五月十四日辭世,早於經國先生一步,沒能一睹一生勤謹的經國先生,為高師巧妙安排的意外驚喜。 註解: ❶出自《蘭譜清華──七友畫會五十週年紀念展》,國立歷史博物館,二○○九年五月出版,第一七八頁。 ❷出自高逸鴻遺孀龔書綿著《芳草山莊──龔書綿散文集》,星光出版社,民國七十七年七月初版,第一六八~一七○頁。 前一篇文章 【福相心造】蕭可賢──動靜有愛 下一篇文章 【春秋雜論】古代藏書小史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翰墨天地】 煩惱皆因強出頭【走讀城鄉】 富邦美術館: 信義鬧區的藝術中心【島嶼拼圖】千年古村落 ──金門陽翟老街【撫今追昔】千僧齋與千僧鍋【藏在剪紙中的故事】玉山積雪──向陳澄波大師致敬【書藝心語】荒漠甘泉 作者其他文章【藝文訊息】積存時間的器物──在孤獨中奔跑海嶠人物萬象 楊浚與鄭用錫的北郭園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