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中國人山河歲月牧業篇(16-2) 文與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6.09.23 語音朗讀 168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❶陸港:蒙古,水源不論對居民或是家畜都是生存要件,存在有如沙漠中的綠洲,蒙古當地稱水源地為「陸港」,部落會以馬車搬運取水。 ❷蒙古人的燃料:乾燥的牛糞是蒙古人重要的燃料,他們會一邊放牧,一邊收集牛糞,收集其實並不容易,因為牧場之大沒有邊際。蒙古人也會用牛糞蓋房子。 ❸穿越大漠的毅力:行進在遼寧開原市街的駱駝,從遼西、蒙古到新疆的廣大草原和沙漠地區,遊牧民族使用駱駝做為交通工具,展現穿越大漠的強大毅力。 牧業是遊牧民族(又稱草原民族)的傳統生活型態,而在北方的遊牧文明對中國歷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它與黃河、長江的農耕文明或衝突或融合,造就了現在的中華文化。遊牧生活塑造了塞外民族的性格和人生觀。他們沒有嚴格的倫理規範,來去如風、性情剽悍、善騎射,如狼一般,與定居的農耕文化產生的衝突,不時侵擾中華文明,也同時注入了新的血液,尤其在最後七百年,蒙古族和女真族成立了中國的朝代,他們的風俗與習性也內化為中國人的一部分。 畜牧業所需最佳環境是遼闊的草地,在中國約占土地的40%,且在不同的地理環境和氣候交互影響,有不同多樣的草場類型,與各種牲畜的養殖和不同季節的利用互相影響。由牧業發展出來的產品,除了肉類食品以外,還有奶類、蛋類、毛皮製品等產品。而中國牧業因地域遼闊,自然條件複雜,所以畜牧業資源分布不均,重要牧區落在北部與西部地區。 傳統的農牧社會常是自給自足,且以畜牧業為主的遊牧民族更是如此,肉類主要是自家生產的牛、綿羊,其次為山羊、少量的馬,還有及少量的雜糧。從事畜牧業者通常也會耕種,但並非為增加經濟收入,而是為取得飼料,特別是家畜種類消耗糧食較多的豬、家禽、役畜和山羊等。畜牧業中也有一面勞役,一面生產乳製品相關或肉製品的養牛業、養馬和養驢業等。 無論是哪一民族,「家」的存在都相當重要,特別是遊牧民族在經常性的遷居中,他們的家也需有相應的性質──拆蓋容易,搬遷方便,這是蒙古包最大的優點。雖然看起來外形小,但能使用面積卻很大,且室內空氣流暢,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又不怕風吹雨打,這種特殊的圓形住屋可說是蒙古人的文化與智慧的結晶。 更有甚者,遊牧民族不僅將本身文化注入中華民族,也長期將勢力擴展到中亞和西亞地區,在歷史長河中,成為中國與其他異民族銜接和交融地帶,促成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和多元。尤其每當中國積弱不振時,總會有一股聲音號召要恢復中國人的「狼性」,而草原狼顯然不是來自漢人的農耕區,而是少數民族所創造強大中國的血性和豪情。 (吳濬伊撰文) 前一篇文章 【林進昌木雕創作展】 俠客再現江湖 下一篇文章 我的青春我的歌 說唱都好聽的王夢麟 熱門新聞 01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2025.07.2902【閃文集】 喵聲的魔法2025.07.290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2025.07.2904新加坡佛光山 響應種族和諧日2025.07.3005全民閱讀博覽會 南華大學傳遞書香 共建修行沃土2025.07.2906佛光青少年交響樂團 回山尋根演奏2025.07.3007【寶島踏查】 松園別館:從軍事到藝文2025.07.2908賴索托佛光人 捐贈物資送暖2025.07.2909佛教團體互信合作 跨宗派供僧 洛杉磯佛光人供養正信僧寶2025.07.3110臘腸狗吃飯 堅持帶好友共享2025.07.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島嶼拼圖】馬崗漁村領略海女文化【寬鼎畫語】一瞬一華【優游藝林】浮在水面的佐川美術館 【歷史現場】從戍衛海疆到軍艦博物館 德陽艦的奇幻轉型【走進大西南】中國西南民族體質調查(上)【五十三參──慧裴法師攝影巡迴展】守著自己的寶藏 作者其他文章民國的春節【時光走廊】老西貢的往日情懷 (4-2)【時光走廊】台灣光復七十年紀事(11)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實施【時光走廊】台灣光復七十年紀事(8) 梁祝與黃梅調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