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研擬修法強制未來老屋要健檢後,才能買賣,立意雖好,例如配合政府防災型都市更新,或者是讓買主可以了解房屋的狀況,使其公開透明,考量安全與公平。
只是這樣的政策,也需考量是否有整體性規畫?有待思考,首先,整體來看,不見得只有老屋需要健檢,所有的房屋不論屋齡,可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建築問題,不做事前把關,或整體健檢,是無法顧及全部問題。
但老屋要用什麼標準去建檢,例如不同時期的房屋,能用相同的方式看待嗎?建築雖涉及專業性問題,但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建築工法,還有使用的材料,應擬定一套標準,以及聘請具公信力的專家之後,才能實行。
而建檢出來的準確性,以及原有的價值,也勢必被挑戰,而這又關係到人民財產問題,所需的經費也不少,應做全盤性考量,不可強制。
許多地區出現狀況的主因,並非老屋的年代問題,而是都更的事前規畫以及考慮的層面不夠廣,導致都更出狀況或不盡完善,造成無法彌補的過失。
為政者應先找出事情的原因,做審慎評估,絕非只是草率的以屋齡來決定一間房子的未來。
楊子(嘉義市/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