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修捐大體 上最後一堂課

陳玲芳 |2016.09.23
2147觀看次
字級
黃德修教授捐出大體供病理解剖,北醫透過視訊上「最後一堂課」。 圖/杜建重、台北醫學大學提供
傾聽
緬懷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八十六歲台北醫學大學病理科教授黃德修,六月中旬因罹患肝癌走下人生舞台,毅然捐出大體供病理解剖,堅持以最後身影,為數百名後輩學生「上最後一堂課」。學生暱稱他為「黑咖啡掌門人」,因為每次考試後,他一定會把成績較差的學生叫到辦公室喝杯黑咖啡,邊喝邊拿出考卷,一題一題詳細解說,直到學生完全搞懂。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副院長陳志榮說,「愛之深,責之切」,黃德修在他眼中既是「嚴師」也是「慈父」,旅居國外的學生們只要一回國,一定回學校找他敘舊,而他也樂於和這些學生們閒話家常。如今,雖因肝癌過世,還是捐出大體供學生病理解剖,以身教育開枝散葉的徒子徒孫。

黑咖啡掌門人

開枝散葉

今年六月十八日,黃德修離世,陳志榮帶領一群醫學生執行病理解剖。陳志榮說,今年五月二十六日,老師有感時日無多,直接進他辦公室交代身後事。當他要在老師身上畫下第一刀前,特別準備了一段追思感言,謝謝老師給學生們「特權」,能用老師的身體,了解疾病發展過程,如此深刻的學習,大家都感念在心。

黃德修二○一三年被診斷罹患肝癌,遍查文獻,除了開刀之外,並無有效治療方法,他決定採取不積極治療,一次化療都沒做過,每天準時到辦公室跟同仁相處。

黃德修病逝後,五十九位旅居北美的北醫第一屆醫學系、牙醫學系畢業校友,也在美國太平洋時報聯名刊登悼念文,遙想教授當年請喝苦苦的黑咖啡,認真用心教他們病理,做解剖,細細的顯微鏡看切片,打下堅實判讀基礎的過往恩澤。黃德修的關愛與提攜,讓這群年近八旬的老學生永銘於心。

雖已是四十五年前的陳年往事,醫學系第五屆畢業校友葉秀明依然念念不忘,只因他每次病理考試都不及格,甚至升上五年級了,還得回來重修病理科,整整喝了兩年的「黑咖啡」,最後在黃教授鍥而不捨教導下,才勉強過關。

持續指導後進

至死方休

台大農學院畜牧獸醫系畢業後,黃德修先後在台大醫學院、高雄醫學院及台北醫學院當助教,之後前往日本慶應大學留學,取得病理學博士學位,隨即回北醫任職並升教授,就算屆齡退休,他還是天天搭公車到校,指導後進學生,二十年如一日,至死方休。

昨日下午,超過兩百名病理科醫師及醫學生,分別聚在台北醫學大學醫院、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以及衛福部立雙和醫院,透過遠端視訊方式,舉行臨床病理討論會,深入探討「永遠的老師」黃德修教授罹患肝癌的致病機轉,期能找出癌細胞在老師身上走過的痕跡,為「肝癌防治」找尋新的可能性。

近百年來,病理科在台灣醫療發展進程中扮演關鍵角色,台大醫學院葉曙教授是光復後的一代宗師,黃德修和陳定堯等人則是他的得意門生;黃德修投入病理研究數十年,包含前台大病理學科暨研究所所長侯書文、前花蓮門諾醫院院長黃勝雄、前榮總醫院院長李良雄等人,都是他的門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