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花生娘
文與圖/花生娘
想不起什麼時候開始養成一個人上咖啡館的習慣?大學時期租屋在師大夜市附近,那裡的巷子裡藏著一間小小的「布拉格」咖啡店,店裡古典音樂流轉,一隻哈夏克每每沉醉於音樂裡,只要路過的摩托車聲擾人,牠立馬起身即吠。
這家咖啡館只賣咖啡、茶和甜點,因為兩位年輕的女店主堅持,食物味會干擾咖啡的香氣,當時的我還不懂油煙味的混雜,只是隻身在外的寂寥,需要一個空間,需要音樂與書籍的慰藉,對於喝一杯又苦又純粹的咖啡,只覺得是成人滋味的預習。
開始工作後經常要寫稿,我也習慣到基隆孝一路的「伊萬里」咖啡館,位於四樓的高處,玻璃帷幕使其光線敞亮,視線暢通,平衡基隆經常暗鬱的天色。
我每每埋首在這裡趕稿,在休息時抬頭望著窗外,路的盡頭是一卷直幅剪裁的基隆港風景,享受著生活在港都的小幸福。
婚後來到中壢,沒有山水的城市,街道灰撲撲,連綠色的行道樹都難得一見,我穿越小巷找到一家名為「城堡」,有庭園綠意的餐廳,那是我結婚之初的心靈調適站,就著一點點的樹影天光,打發百般無聊的小主婦時光,我努力在咖啡館爬梳著文字與生活肌理。
很多年,我沒有一間固定造訪的咖啡館,心裡的一個角落和一段光陰被遺落許久。幸運的是,近來我在需要專注獨處時,絲毫不用考慮便走向一家新開不久的咖啡館,推開木門,看見店主夫婦親切的笑容,供應的是咖啡的氣息和誘人的甜點,我覺得彷彿又聞到簡單的氣氛,嗅到那屬於一個人的時光,已經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