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遊藝事】 柯詩安書林鹿顧書法篆刻展

文字/林政儀 作品/柯詩安 |2016.09.14
5945觀看次
字級
〈雙鉤文殊般若經〉 作品/柯詩安
〈題西漢鏡拓〉 作品/柯詩安
〈留得殘荷聽雨聲〉 作品/柯詩安
〈更破十年功作品/柯詩安
〈得其環中以應無窮〉作品/柯詩安

文字/林政儀 作品/柯詩安

一九六一年十月,國立藝術教育館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五十年,邀集四十四位篆刻家,舉辦台灣首次篆刻展覽會。與會的王北岳先生興起籌組印社的發想,不久便與李大木、王壯為、曾紹杰、陶壽伯,於曾紹杰先生府上開會籌組「海嶠印集」。

隔年,《海嶠印集》第一集問世,時年五十二歲的曾紹杰在印集中載有為張大千刊刻〈家在西南常作東南別〉、為曾克耑刊刻〈閩侯曾克耑鉨〉、為譚伯羽刊刻〈伯羽印信長壽〉等諸印。

素傾慕曾紹杰、江兆申、王壯為、吳平等篆刻大家的柯詩安,不踵前賢「印集」聚眾之習,習印以來獨與杜三鑫、李螢儒同道,以印課互為砥礪、刊校增長,十餘年來一月一聚,寸鐵豐神。

今年亦逢五十二歲的柯詩安,在篆印書林中亦與前賢曾紹杰先生宿命暗合,同樣在外人不易察覺的人生新境地的過渡上鹿顧,柯詩安繼二○一二年出版《聚奮三友印課選》後,相續有作,精汰後得印六百餘方,於是便以「書林鹿顧」書法篆刻個展面世,以不負古人告後人,「回顧這一路走來的日子,也想給年過半百的自己留下一點泥爪,於是興起辦巡迴個展及出書的計畫……」柯詩安如是說。

柯詩安,號散行、師盦,行藏齋、學子敬齋為其齋名;一九八九年從黃子昭先生習印,一九九八年入「我思齋」吳平先生門下,近年講學於台北藝術大學、淡江大學,並於「行藏齋」設帳授徒,及門弟子多仰柯詩安印風之「清雅純正」而為從學座下。

柯詩安之業師吳平先生,師承篆刻大家鄧散木,深得虞山派神韻。遷台後的吳平先生在傳統治印根基上,不拘泥一家,博涉各家之長,漸成我法,宏朗開闊。而柯詩安在業師的陶養下,於虞山一脈體會益深,業師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兼習各家的氣魄,亦為柯詩安日課音旨。

柯詩安曾提到:「在藝術創作領域裡,才氣固然重要,然而不懂得提升自我的學問涵養與藝術修為,創作上難免墨守成規,久而久之,淪於習氣。唯有將各家先進的篆刻風貌採納,進而轉換成自身的養分,才能不斷向下扎根,自我內化,結出豐碩的果實。」業師吳平先生所主「作品如人,人如作品」,亦令柯詩安在篆印日課之間,得悟自我風格的形成與盡脫習氣之功,皆是精進中自我觀照的要務。

雖然,篆刻藝術一門,在字法、章法、刀法上有無限組合,但是要在印面上有限的方寸之間進行創作,有其困難之處。在印稿布局上,長期慣性的分朱布白,易落於千篇一律,了無生趣;因此,柯詩安時常提醒學生在篆印奏刀遭遇瓶頸時,應放下手中的刻刀,把曾經所學的全丟掉,讓心沉澱下來,跳開原有框架重新咀嚼所學,才能從中發掘新的創作思維。

柯詩安對於篆刻的喜愛有著異於常人的執著,憑藉著在書學與文字學之厚積,並廣泛出入各家印式,在印文上展現清雅典麗的文人氣習。

知交杜三鑫曾盛讚柯詩安以「得安持(按陳巨來)未有發展之多字白文靜穆印式而張之」,此語令識者同為擊節。

九月八日至十月三日於新北市立圖書館蘆洲集賢分館藝文中心、十月四日至十月三十一日於基隆文化局,柯詩安的「書林鹿顧」書法篆刻藝術創作個展,刊布近作,定能得觀柯氏行藏之間「始知真放本精微」之篆印般若。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