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錢文忠
去朋友家拜訪,如果遇到門是虛掩著的,我們應當先敲門,得到允許後方可開門。孟子曾因未做到「將入門,問孰存」,而差點休妻。這是怎麼回事呢?
有一天孟子回家了,他先回自己的房間,一推門就進去了,看見妻子獨自在房裡「箕踞」,《弟子規》裡講「勿箕踞」,孟子很生氣跟媽媽講:「這個老婆我不要了,我剛才看她居然箕踞,不合禮節。」媽媽問:「你敲門沒有?你有沒有先問問家裡有沒有人?你進去的時候,是不是眼睛賊賊地往前看?有沒有把視線放低一點?」孟子說:「沒有。」孟母說:「即使沒守禮節也是你的不是,你進家門時應先問有沒有人,進去後視線也只能看地上,你卻直瞪著老婆看,不許休妻,而且你還要反思,你自己是不是守禮節。」孟子趕緊承認錯誤。
進別人家前先問一下,可以提醒主人有所準備,這是尊重主人。如果門口有兩雙鞋子,表示房間裡不只一個人,若聽到主人說話,你就可以進去,因為他們沒有什麼要迴避的,如果你聽不到說話聲音,就不能進去,他們可能在談祕密的事情,那你應該高聲再問一下:「我可以進來嗎?」
現在很多人一進入別人家就四處看,這種方式極沒有禮貌。進別人家,視線先低個幾秒鐘再抬頭,這就是中國的傳統。中國的禮儀文明多麼細緻,只不過後來我們都忘了。
【原文】
母曰:「乃汝無禮也,非婦無禮。《禮》不云乎?『將入門,問孰存。將上堂,聲必揚。將入戶,視必下。』不掩人不備也。今汝往燕私之處,入戶不有聲,令人踞而視之,是汝之無禮也,非婦無禮也。」於是孟子自責,不敢去婦。(引自《韓詩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