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行民眾高喊訴求。圖/中央社
上萬名觀光業者走上凱道,訴求「求生存、有工作、能溫飽」。圖/許正宏
【記者陳忠賢台北報導】「百萬觀光產業自救會」昨號召觀光業者走上凱道,訴求「求生存、有工作、能溫飽」。自救會發言人李奇嶽表示,業者不是要錢,是要客源,業者也支持政府新南向政策,同意觀光業轉型,但呼籲政府正視觀光業生存受影響事實。對於業者的訴求,行政院提出因應作法,包括短期內將把資源集中到受陸客影響嚴重的業者與地區,以及擴大辦理團體旅遊等。
五二○後來台的陸客縮減了近四成,上游產業包括遊覽車、旅行社,下游包括糕餅業、觀光夜市都受到影響,因此觀光業成立自救會首度上街頭遊行。上萬人遊行隊伍抵達凱道後,各業者代表一字排開站在主舞台上,分別闡述心聲,並合唱自創主題曲,描述觀光業者即便努力,仍然等不到旅客上門等困境。
業者準備了三齣行動劇在凱道上演,包括「大樹的故事」、「千手觀音」及「蚊子世界」。大樹故事是傳達大樹原本有很多動物聚集,因大樹生病,動物受驚慌;千手觀音是比喻導遊應像千手觀音般忙碌;蚊子世界形容現在很多旅館、餐廳因旅客減少,如同蚊子館般。
李奇嶽表示,台灣觀光產業面臨危急存亡之秋,遊行不是示威抗議,而是和平理性表達產業心聲;業者不是希望能恢復以前大陸觀光客榮景,但政府應正視觀光業生存受影響事實,在努力開發客源上、協助業者生存上應有更具體做法。遊行訴求,主要是希望政府擴大國民旅遊市場、到中國大陸宣傳,開放東南亞十國免簽,遊覽車業者也希望延後繳交貸款。
有十多年遊覽車駕駛資歷的張國春也跟著上街頭,他直批,八月底創世紀國際旅行社倒閉開第一槍,無預警倒閉後拖垮遊覽車、飯店旅館業者,現在遊覽車業者好幾家都垮了,大部分的車都閒置在停車場,「政府說只有縮減二、三成根本都在胡說八道,最起碼少了九成!」
在阿里山經營餐廳的業者林孝州也說,阿里山陸客至少減少八成,餐廳原本有三十多名員工,現在僅剩十人左右,這次訴求很簡單,就是要有安定的生活,有口飯吃。經營茶葉店家的林玫美指出,陸客不來,嘉義觀光產業可說是重災區,影響層面相當廣。
行政院對遊行訴求提出回應,發言人童振源表示,交通部上周已向行政院長林全報告陸客減少的衝擊與因應作法,林全也同意交通部四項策略,包括開拓多元市場、擴大國內旅遊、創新產品穩固陸客市場,以及協助陸客產業紓困及轉型。針對明顯受到影響的業者與地區,林全也特別指示要有具體措施協助,以支持業者度過難關及順利轉型。(相關新聞見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