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林奕榮
過去三年來,許多外資目睹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興起後,將目光轉向印度,看好當地人口龐大、網路覆蓋率快速上升及經濟成長強勁,因而投入數十億美元資金。最近這股熱潮已開始降溫,但在這個12億人口的市場裡,爭奪使用者的卡位戰才剛展開。
去年為止,印度已出現九隻「獨角獸」(unicorn,意指估值逾10億美元的未上市公司),僅次於美國與中國。
這股募資熱潮,明顯是對成長速度居主要國家之冠的印度經濟投下信任票。投資人也相信,印度將可運用科技跳過20世紀的發展,例如大型量販店,同時推升生活水準。
創投公司Helion Venture Partners共同創辦人阿加沃(Sanjeev Aggarwal)說:「印度不曾有過真正的現代零售業,這個市場勢將大幅躍升,這是印度消費數位化的起步。」
不過,募資熱潮導致估值過高的疑慮,已讓投資情緒顯著降溫。某些公司的虧損慘重、外國對手的強力競爭,以及科技投資減記在其他市場引發的連鎖反應,已引起關切。有些企業已開始精簡人力,停止招聘,因為他們必須適應不再能依靠樂觀的外國投資人無止盡填補虧損的環境。
印度的網路使用者人數去年10月達3.17億人,比前年同期增加49%,主因是智慧手機的銷售成長。在全球智慧手機銷售停滯甚至衰退之際,印度今年第1季的手機銷售成長率達12%。分析師因而看好印度電子商務前景,摩根士丹利預測,印度電商市場規模將從去年的160億美元,成長至2020年的1190億美元。這種樂觀看法,部分是受到騰訊、京東、阿里巴巴等中國電商集團戲劇性崛起的激勵。
由前亞馬遜員工沙欽.班薩爾及賓尼.班薩爾創辦的Flipkart,去年7月估值達150億美元,成為當前印度市值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但在亞馬遜進入印度市場並快速成長後,投資人對Flipkart的熱情已明顯消退。亞馬遜2014年在印度投資20億美元,今年6月又加碼投資30億美元。
截至6月底的9個月期間,印度科技公司共募資31億美元,低於前9個月的67億美元。
阿里巴巴3月宣布,最快年內在印度開始營運。如此一來,印度將成為第一個由中、美及當地電商爭搶市占率的主要市場。印度軟體巨擘Infosays共同創辦人尼勒卡尼(Nandan Nilekani)認為,利基受資源充沛的外資衝擊最少的公司,最有機會成功。
DailyHunt新聞彙整服務的執行長古伯塔說:「這些公司的投資人應該了解,市場必然成長,但需要時間,光是砸錢並不能解決問題。」
本版與經濟日報〈酷全球〉周刊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