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二○○三年開始旅行的法國街頭藝術家Julien "Seth" Malland,在世界各地彩繪牆面創作,與其他塗鴉藝術家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從當地文化中汲取靈感,再到街頭畫出與當地相融的作品,因此,Seth的創作總能引起當地共鳴。他從巴黎到印尼、從馬達加斯加到羅馬、從上海到台灣…,足跡踏過、畫過三十八個國家與地區,Seth發現這是旅行最好的方式,與當地人交流,真正體驗旅行和體會不同的世界。如今,他從地球這一端到另一端,繼續著他的旅行及創作。
本名Julien Malland(朱利安.馬朗)的Seth(柒先生),出生於法國巴黎,畢業於法國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ENSAD),一九九○年開始以Seth這個筆名在巴黎二十區塗鴉,在法國街頭藝術圈嶄露頭角;二○○一年與街頭藝術家Gautier Bischoff共同出版畫冊《Kapital》,為迄今最暢銷的法國塗鴉書籍。他同時也是插畫家、平面設計師、圖文書作家及電視節目主持人,出版圖書作品包含Globe-Painter、Tropical Spray和Extramuros,展示其在世界各地的創作和見聞,另參與了法國Canal+電視台紀錄片《新探險家Les nouveaux explorateurs》中街頭藝術主題的拍攝。
融入當地 文化 就地取材
原本只是和朋友一起玩玩,在巴黎廢墟畫畫的Seth,二○○三年,他開始環遊世界作畫,一開始他會先融入當地,與當地居民交流,並從當地文化與生活中尋找靈感,透過觀察,就地取材,小孩T恤上的線條、老太太袖套的花色,都可能成為他創作的元素。他不僅在街頭選擇牆面,也會考慮到周遭環境,畫出與當地相關的作品,畫出每面牆的故事、表情與質感。
「不是讓人們特意去看我的作品,而是在他們生活的地方為他們畫畫」,二○一四年十二月他在大陸上海康定路看見一處正在拆遷老房子,激發他在斷垣殘壁中創作的渴望,他的創作就是這樣,有時今天畫的明天就被拆掉,但他十分坦然,「街頭藝術創作,很多時候就是轉瞬即逝,不會永久留存。」而他的創作常常觸動許多人的心,這片淪為廢墟的石庫門建築,曾裝載著上海當地人童年的記憶,也在中國造成廣大的熱烈討論與迴響。
畫出每個人心中的小孩
Seth經常會以孩童做為創作體材,他認為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一個小孩,都有一個小孩的靈魂,他畫出每個人心中的那位小孩,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作品總是能感動那麼多人。而他筆下的人物,通常看不到正面,大都是側臉或背影,「因為我們不知他們看向什麼地方,就會給人們很多想像」。Seth不想直接傳遞他的想法,他希望人們可以參與到他的作品來,他更希望每一個人看到他的作品時都能進到另外一個空間,要人們以自己的方式來理解,形成和作品的對話,透過想像來理解他作品的意涵,不僅有一些意外的碰撞,也有超現實的意義。
Seth認為他的創作是為所有人創作,必須為他的作品負責,一點點的細節,他都不會放過,他可以在一面牆前不停地修改,每當大家都以為完工時,他又坐上吊車上去修改,直到滿意為止。他也喜歡跟當地的藝術家合作,好比上海康定路的書法家、楓涇的農民藝術家。
足跡踏遍三十八國的Seth,發現全球各地文化都在逐漸消失,他以作品講述當地文化,並傳達他的社會關懷,證明傳統與現代可以交融、並存。正如他曾在巴西聖保羅與一個人擦身而過時,看到那個人手臂上的紋身,竟是他為倫敦雜誌創作的圖騰,世界這麼大卻又如此神奇,而他的作品會這樣的傳播,就像他現在到全球各地創作街頭藝術般,你不知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不抓緊現在,馬上就消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