釐清迷思 隱藏在認真背後的陷阱

文/全聲洙 譯/熊懿樺 |2016.08.28
1293觀看次
字級
坐在書桌前的時間與學習量不會成正比,因為學習重視的是質,不是量。圖/楊祖宏
(摘自《大聲發問,用力思考》,大好書屋出版)

文/全聲洙 譯/熊懿樺

孩子從小最常聽到的話,就是:「你要認真讀書。」無論是向爺爺拜年、第一次見到同學媽媽還是學校老師,或是在電梯裡遇到鄰居叔叔,他們都會對學生說出這句話。

讓我們來看看「認真」這個詞。家長或老師最常對孩子或學生強調的,就是「你要認真」。許多家庭都以「全力以赴」或「認真生活」之類的話語當作家訓。一般人對讀書的看法亦是如此,認為必須專心認真念很久的書,才能擁有好成績。但是,「只要認真就行,不認真就念不好書」的觀念,是非常片面的看法。

認真需要條件。第一,方向要正確。方向若不對,愈認真會造成愈大的損害。試想,若是有人以認真為座右銘,很認真地當小偷,或是有人為了欺騙別人而認真看書研究,情況會如何呢?領導者中最糟糕的類型,就是明明無知卻很認真的人。也就是說,明明方向錯誤卻有著自己的堅持,在這樣的情況下,領導者愈認真,下屬愈疲累,造成的問題愈大。如果孩子認真的對象是研究如何打電動、下載色情影片、偷竊與詐欺,孩子愈認真,問題就愈嚴重。

認真的另一個條件是,方法要正確。假如有人每天花十小時胡亂練習游泳,有人每天花兩小時學習正確泳姿,一個月後讓兩人比賽,誰能勝出?沒學過正確方法胡亂游泳的人,再怎麼認真,都無法追上學過正規游泳的人。花幾年時間獨自認真研究圍棋的人,也絕對無法打敗向高手學習過一年正統圍棋的人。讀書也是相同道理,如果不曉得正確方法,再怎麼認真讀書也無法獲得好成績。長時間坐在書桌前認真背書,卻仍然無法獲得好成績的人,其實出乎意外地多。

第三個認真的條件是,要有效率。比起一味投入大把時間、付出所有心力,利用正確方法,就可以在短時間內以少許力量獲得最大的效果。如果想有效率地認真做事,就不能盲目蠻幹,而必須深思熟慮,尋找有系統、有創意的多元性方法。在這樣的思考和探索裡,才有可能會進步。

坐在書桌前的時間與學習量不會成正比,因為學習重視的是質,不是量。久坐在書桌前是最糟糕的學習法,因為大腦討厭一成不變、反覆的動作。當外界的刺激單調乏味時,大腦會分泌較多的慢速波,造成注意力下降,想要打瞌睡。重複持續單調的動作會造成大腦突觸連結變弱,使大腦對刺激反應變得遲鈍,很快就會忘記學習過的知識。從這裡便可知道,這樣的教育方式非常沒有效率。

(摘自《大聲發問,用力思考》,大好書屋出版)

作者簡介

全聲洙(전성수)

首爾教育大學、首爾大學研究所、韓國教員大學研究所、弘益大學研究所畢業,教育學博士。曾擔任幼兒、國小、國中、高中與大學教師,對韓國教育有廣泛的體察,深入了解其不足之處。為了改變韓國不停重複「聆聽、背誦、考試與遺忘」的教育,開始研究猶太人的「哈柏露塔」教育法。著有《猶太人的教養祕訣》、《提問與討論的教育奇蹟》等。現為富川大學教授、哈柏露塔教育協會會長、哈柏露塔教育研究所所長、韓國心理治療研究所諮詢委員、韓國青少年聯盟諮詢委員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