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農法 幫過敏兒種出健康

 |2016.08.23
1643觀看次
字級
黃淑娟(左)種有機蔬果,改變全家飲食,找到健康,兩個兒子也在田間培養出專注力及觀察力。圖/王昭月

【本報高雄訊】心疼兒子過敏受苦,黃淑娟毅然辭去工作,五年前在高雄鳥松種有機蔬果,全家改變飲食半年,孩子過敏症狀不藥而癒,讓她體悟回歸自然的可貴,她利用這畝田開設「稻田學堂」,推廣體驗課程匯集群力,帶大家「種」出健康。

黃淑娟替兒子找回健康的農園取名「心福田」,在田間以棧板搭建簡易工寮,遵循「秀明自然農法」不施肥,不灑農藥,拔除的雜草覆在泥土上分解成養分,變成生生不息的循環。

「照顧過敏兒很辛苦」,黃淑娟說,她大兒子出生就異位性皮膚炎,抓癢抓到出血,稍大轉成過敏性鼻炎,求醫吃藥無法控制,半夜一過敏就輾轉難眠,導致她也不能睡。後來她認識北投「幸福農莊」莊主,發現他家的過敏兒吃了有機食物,半年就好轉,她決定如法炮製,讓孩子找回健康,「我覺得自己像被拯救了」。

大學學農的黃淑娟體悟到順應大自然,就能提升免疫力,不必花錢買什麼保健品。她的兩個兒子長期跟她到田間,與澤蛙、水鳥、蝸牛玩在一塊,玩出絕佳的觀察力與專注力,連功課都名列前茅。

心福田農園現在化身「稻米學堂」,依時序辦營隊,讓親子體驗插秧、育秧、除草、割稻等農務,以大自然為師。瘦小的黃淑娟以母性的堅毅,一步步推廣自然農法,她說,大家一起努力,才有機會改變地球。不少認同她理念的人紛紛加入義工,義工之一的盧傳益,便是在自家種植箱型蔬菜,落實有機生活。

「秀明自然農法」由日本宗教家岡田茂吉所倡導,強調順應自然,不施農藥、肥料,利用自然生態系循環的原理,以枯草、落葉製作堆肥,讓土壤發揮原本的力量。

使用「秀明自然農法」產出的作物,蟲害影響很小,因為不施肥,作物為了獲得充分的養分,發展出旺盛根系,可減少因風災、水災造成的損失。更因為「尊重自然」,不任意破壞生態系的平衡,兼顧農產品收穫及環境生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