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朱宗慶打擊樂30年 郭士榛 |2016.08.14 語音朗讀 271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朱團演奏站上舞台就要專業。 圖/擊樂文教基金會提供 閱讀朱宗慶打擊樂30年圖/擊樂文教基金會提供 朱宗慶喜用打擊樂器激起小朋友對擊樂的愛好。 文/郭士榛 圖/擊樂文教基金會提供 「三十年前朱宗慶許下「立足台灣、放眼國際」的雄心壯志;三十年後的今天,他一口氣出版兩本新書。一本是他不藏私的《用音樂存下孩子未來》,透露如何讓孩子自然親近音樂。另一本《三十擊──朱宗慶打擊樂團.此時彼刻》,訴說過去三十年來的發展歷程、經營理念與趣聞往事。 一九八二年,一位年輕人揹著背包,自維也納返國,他就是朱宗慶,當時台灣民眾對於打擊樂甚為陌生,但朱宗慶抱定決心,要在台灣敲打出擊樂風。如今,朱宗慶打擊樂團堂堂邁入三十年,一手打造的打擊樂教學系統也邁向第二十五年,他一口氣出版兩本新書。 一本是他不藏私的《用音樂存下孩子未來》,講述如何讓孩子自然而然親近音樂,也分享教學系統成立的始末,以及教學與經營的方法論。另一本《三十擊──朱宗慶打擊樂團.此時彼刻》,由內到外、從台前到幕後,訴說朱宗慶打擊樂團三十年來的發展歷程、經營理念與趣聞往事。邀請讀者「閱讀」這個充滿活力的樂團,並發現他們的成功祕訣,全來自藝術總監朱宗慶的一句話「玩真的!」讓朱宗慶打擊樂團三十年始終魅力不減,至今依舊能帶給樂迷新鮮感。 熱情朱團火鍋店開始 回想剛從維也納回國,為推廣打擊樂,朱宗慶曾用兩部卡車進行全台「環島教學」,在各地舉辦五十幾場講座,並一口氣教了十一所學校,每個星期繞台灣一圈,足足繞了七年之久。一九八六年一月二日,朱宗慶打擊樂團成立,為了打響名號,一群人刻意在忠孝東路的火鍋店,不斷輪流出門用公共電話打到店內,「朱宗慶打擊樂團,櫃台電話!」 凡是接觸過朱宗慶打擊樂團的人,都會被團員不可思議的熱情所感染,不管是第一代元老,或是剛入團的成員,都給人活力充沛的印象,「熱情」二字已成為朱團的正字標記。 創團元老何鴻棋表示,朱宗慶了解每個人的潛力,並願意給予機會。何鴻棋原本是一個放牛班孩子,經常遭人歧視,因為碰上朱宗慶,接觸了打擊樂,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何鴻棋說:「我整個人生是被改變的,你起步慢沒關係,朱老師會給你機會。」 入團二十八年的黃堃儼則說,朱團就是一個大家庭,生活在一起、工作也在一起,很自然凝聚了向心力;他認為朱宗慶對於樂團有清楚的未來規畫,很有前瞻性、未來性,這是讓團員願意留下來打拚的重要原因。 他原本只打算著重於人才培育,但發現喜歡擊樂的人超乎想像的多,於是,決定成立擊樂教學系統,並投入大量資源培育師資,學生則從三歲到八十歲都有,讓一家老小都能接觸音樂、喜愛音樂。他認為,一萬個人可能只有一百位是音樂家,另外九千九百人可以在各行各業裡喜歡藝術,喜歡打擊樂,「這就是我認為最棒的事。」 二十五年前台灣已有不少兒童音樂教學體系,但朱宗慶認為「打擊樂接近人類心跳本能的特性,十分適合作為音樂教育的入門磚,再加上打擊樂器的豐富多元,能夠讓孩子無限的想像力盡情發揮。」於是,另闢蹊徑以打擊樂為媒介,切入音樂教學,積極擘畫教學系統的發展藍圖。一九九一年,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正式成立,這也是國內第一個打擊樂教學系統。 「學音樂和學樂器是兩回事。」朱宗慶表示,孩子不只學樂器,還必須看表演、甚至上台表演,全方位了解音樂世界。「藝術涵養的生成,關鍵就是廣泛接觸、慢慢累積內在世界的豐富度。」懷抱這樣的初衷,朱宗慶透過打擊樂團、教學系統和基金會組成「鐵三角」,結合演奏、教學、研究、推廣之力,持續為落實「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理想而努力。 獲選名人堂躋身國際 如今這個教學系統已累積超過十三萬名學員,該套系統也跨足海外,在澳洲與中國大陸都有開班授課。很多人從三、四歲開始就是「系統寶寶」,在樂團中逐步成長,進而站上舞台演出。 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董事長劉叔康說,十三萬名學員代表有十多萬個家庭曾和打擊樂結緣,背後所隱含的力量是巨大的。教學系統的工作不只是引領了孩子親近藝術,也讓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身為音樂教育工作者,我們對社會能有什麼貢獻?我們能為未來的孩子做些什麼? 創團之初就進入朱團的打擊首席吳佩菁表示,朱宗慶很早就規畫讓不同年齡的學員有演出機會,不只創造不同世代的打擊風格,也讓人才源源不絕。吳佩菁覺得朱老師很棒的一點,就是要永續經營的樂團,所以朱團除了一團主力之外,慢慢就有二團、三團,甚至是現在遍於台灣各地的傑優青少年打擊樂團,還有傑優教師打擊樂團等,因為不同世代有不同的想法,彼此的工作會激盪出不同的火花,這就是一個很棒的力量來源。 朱宗慶曾於二○○九年獲得PAS終身教育成就獎,今年又獲「國際打擊樂藝術協會」選入PAS名人堂,成為首位進入PAS名人堂的華人音樂家。朱宗慶開心地說:「我以為那已經是最大榮耀了,沒想到又獲選名人堂,真是成立樂團三十年來最意外的禮物。」 PAS是全球規模最大、最重要的打擊樂組織,會員人數超過八千人,每年十一月定期於美國舉辦年會,吸引全球超過三千人次參加。名人堂是該會最高榮譽,經由專家學者推薦並通過連署,每年選出二至三位,表揚在展演、研究、行政等領域都有重大貢獻的打擊樂專業人士,以朱宗慶來說,實至名歸。 前一篇文章 愛書人手札 擁抱天使 《強悍弱女子——曾晴教我的八堂課》 下一篇文章 書市隨筆 面對吃的安全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3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4【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05【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6【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7人間佛教學術工作坊 探索實踐路徑2025.05.0308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9尤英夫 40年公益軌跡不停歇2025.05.03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書頁微光】《流量國度》顛覆世界 造就自媒體盛世【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瀾光筆記】《扁平時代》當自己生活的策展人【圖文閱讀】《悲傷是一頭大象》走出悲傷 迎向生活 【書市隨筆《水豚工讀生》】不同身分 擔負不同任務【閱來悅愛《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自在演奏自己的人生 作者其他文章楊景翔 考上大學終於翻轉命運王金櫻如今唱戲為藝術王心心再創南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