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寶兼消費 寶可夢帶來4改變

編譯/林昀嫻  |2016.08.13
1676觀看次
字級

編譯/林昀嫻

任天堂新手機遊戲精靈寶可夢(Pokemon Go)甫推出後便掀起消費者瘋玩的熱潮,讓民眾緊握手機,在住家附近到處捕捉精靈。這股熱潮不僅造福任天堂,也讓實體店家可借助這款遊戲的魅力吸引顧客上門消費。以下為寶可夢帶給商界的四大改變:

可當行銷利器

企業主先納(Justin Cener)表示,寶可夢不僅是新一代的在地行銷模式,更是新的行銷管道。他指出,玩家出外抓精靈,最後可能就近找一家店歇腳、喝杯飲料。也就是說,寶可夢若和商家、教堂、建築等現實世界的景點結合,成為「寶可夢站點」,而玩家可在遊戲中購買付費道具,以享有在站點抓精靈約30分鐘的機會。

這意味著若用戶到站點使用付費道具,只要在站點等著精靈上門,而無須在外頭到處找精靈。所以若寶可夢站點可和實體商家結合,在站點內使用的付費道具,不僅能讓玩家更好抓寶,商家也能藉此吸引玩家踏入店裡消費。

挑戰社群平台

網站Business Insider的資料顯示,寶可夢應用程式(App)上架後的下載率已超越交友軟體Tinder,進駐5.16%的Android智慧手機,占有率已高於Tinder的逾2%。

寶可夢也預期可望超越社群網站Twitter的每日活躍用戶數,甚至給社群媒體龍頭臉書(Facebook)帶來重大挑戰。

打響擴增實境

科技網站ZDNet的報導曾提到,擴增實境(AR)的運作原則類似虛擬實境(VR)。VR是用戶透過頭戴式裝置沉浸在想像世界中,而與現實世界隔絕;AR則是將虛擬物件置入現實世界,讓用戶與之互動。

寶可夢具有讓用戶在家中、住宅附近或零售店裡都能抓精靈的功能,是一項展現擴增實境的實例。Fastco設計公司專欄作家威爾森(Mark Wilson)說:「我認為寶可夢將是首個廣泛運用擴增實境的遊戲。許多App都曾嘗試打造AR成為普及的平台,但都未能成功。」隨著寶可夢讓AR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詞,這種技術可望加速打入大眾市場。

對任天堂的貢獻

寶可夢上架兩周期間,任天堂股價翻倍。寶可夢一炮而紅,正逢任天堂企圖尋求其他事業來彌補遊戲主機和Wii U遊戲銷售不振的影響。證券分析師長坂美亞指出,寶可夢每月必須貢獻至少1.4億至1.96億美元的營收,才能對任天堂的獲利有實質貢獻。

目前為止,寶可夢仍是免費手機遊戲,但用戶若為增強捕捉能力、保存精靈和賺取經驗值而使用遊戲內付費功能,可望使這款免費遊戲有利可圖。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