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南投訊】三十九歲罹患大腸癌,之後子宮癌、胃癌、肝癌、鼻癌、喉癌、骨癌接連找上門,大善人「埔里阿嬤」陳綢至今得過七種癌症,化療加電療超過二百次,多處器官切除,但她總是滿臉笑容,幽默開朗,像個心靈巨人,不但成為地方精神寄託,成立良顯堂社會福利基金會,更幫助了無數孩子。
今年八十六歲的陳綢是南投埔里人,原本只是個家庭主婦,四十多年前得知罹癌,對生命有了新體悟,她向上蒼發願,若大病不死,將奉獻社會,多年來捐地、賣房子,設立兒童及少年服務中心、少年家園,感化許多青少年走回正途,孩子們都喊她阿嬤。
罹癌數十年,陳綢很少講她的病痛,她說,三十九歲罹癌,當時生活困苦,內心並不覺得害怕,心想「死就死吧!」邊治療邊靠信仰,挺過病魔考驗,「信仰是心靈寄託,但凡事仍要靠努力與轉念。」
癌細胞陸續移轉至子宮、胃、肝、鼻、喉等部位,化療就做了一百四十二次,再加電療,至少超過二百次;除胃部切除,大腸與肝臟也部分割除。
「七十九歲得骨癌,是我最恐懼的一次!」陳綢說,和癌細胞過招多年,身經百戰,自認已無所畏懼,但七年前聽到醫生說癌細胞移轉到骨頭,首度讓她感到害怕,因為當時「陳綢少年家園」還未完成,擔心一旦倒下,對不起眾人愛心和力量。
從那天起,每天醒來滿心感激,「我又多賺到一天了!要更拚才行。」睡前帶感恩的心入眠。
抗癌近五十年,陳綢的心得是「保持愉快、知足的心最重要」。自我介紹時總是幽默說「我永遠十八歲」;生活簡樸,珍惜每一分資源,常說「夠用就好」。
多運動簡單吃
如何在抗癌的同時保有如此活力,主要是多運動、簡單吃。陳綢不但每天早上醒來,赤腳在房間運動、也抽空到菜園種菜。飲食上,茹素多年的陳綢奉行「簡單再簡單」,少量多餐,吃自種或義工分享的無毒蔬菜,也喜歡「少年家園」孩子烘焙的餅乾、麵包等。
一生與七種癌症為伍,陳綢說,痛苦一定有,但不會埋怨「為什麼是我受苦?」也許是因果,也許是老天給的功課,欣然面對。
談到少年家園裡的青少年,陳綢眼神滿是溫柔,因為每一個都是她的金孫。守護孩子的使命,也是她抗癌的良藥。
金孫們是良藥
為什麼特別照顧青少年?陳綢說,「救一個社會邊緣的孩子,比教三個大學生更有意義」,拉一個走歧路的孩子回正途,就降低一分傷害社會的成本。
陳綢一邊散盡家財行善,一邊與病魔搏鬥,即使疼痛難耐,一天只能睡二、三個小時,仍努力作粿、包粽義賣,感動許多義工、捐款人跟著一起做公益。
陳綢凡事強調「平等心」,常要人「別捐太多」。她說,社會上需要資源的地方還很多,資源分散出去,大家都能得到幫助,「錢多容易有問題,嘟嘟好足好」。
陳綢阿嬤抗癌養生心法
飲 食:茹素多年,奉行「簡單再簡單」流質食物為主,少量多餐,吃自種或義工分享的無毒蔬菜。
生活作息:保持愉快、知足的心,睡前帶感恩的心入眠。
運 動:早上醒來,赤腳在房間運動,手扶桌子,腳尖施力左右跳約500下,跳到流汗,接著雙手交互拍肩頭。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