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北美大地 金羽當髮飾的 簇絨海鸚 文/林心雅(Hsin-ya Lin) |2016.07.24 語音朗讀 329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白臉黑身的海鳥 第一次看到簇絨海鸚,是在阿拉斯加的崎奈狹灣國家公園,坐船出海的時候,解說員指著遠遠海面上如鴨子般大小、白臉黑身的海鳥說,那是Tufted Puffin。但第一次近距離拍到這種鳥兒,是在阿拉斯加偏遠的圓島保護區。 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海鸚喜歡棲息在高而陡峭的岩壁,比較安全,也便於起飛。 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美麗的簇絨海鸚頭上有兩撮金毛,橘紅嘴喙和雙腳,蹼端有利爪,有助於立足峭壁。 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文/林心雅(Hsin-ya Lin) 圖/李文堯(Wen-yao Li)&林心雅 白臉黑身的海鳥 第一次看到簇絨海鸚,是在阿拉斯加的崎奈狹灣國家公園,坐船出海的時候,解說員指著遠遠海面上如鴨子般大小、白臉黑身的海鳥說,那是Tufted Puffin。但第一次近距離拍到這種鳥兒,是在阿拉斯加偏遠的圓島保護區。在島上我們不但看到貌似可愛小丑的角海鸚(Horned Puffin,之前曾介紹過),也看到了另外一種頭上有兩撮金羽的簇絨海鸚。 而且就在我們駐紮的營地附近,一面靠海垂直岩壁就有海鸚的窩,牠們每年都會回到那兒,在岩縫間或土壤洞穴築巢。我們稱這面岩壁為「海鸚岩」。 記得剛抵達圓島時,前三天猛颳西北強風,岸邊只見海鳩、鸕鶿、海鷗飛來飛去,正納悶怎麼會連個海鸚的影子都沒有。到了第四天,海鸚岩才終於出現一對簇絨海鸚的身影,我親眼看到牠們鑽進最頂層的岩縫裡,洞口還有些許雜草掩蔽,偶而冒出一顆頭探頭探尾,原來牠們真的住在岩縫洞穴裡! 恩愛的頂樓夫妻 後來我們就稱呼這對情侶為「頂樓夫妻」,牠們經常同進同出,或相偕到海上覓食,或在家門口並肩坐著休息,或一起曬太陽。閒來沒事不時卿卿我我、耳鬢廝磨,儘管看到我們兩只大砲相機對著牠們,仍旁若無人熱情親嘴,簡直恩愛到不行。 簇絨海鸚又稱「花魁鳥」,分類上為鴴形目海雀科海鸚屬,屬於遠洋海鳥,身長三十六至四十公分,重約七五○公克,翼展六十四至七十四公分,和角海鸚是近親,但體型稍大些。公鳥母鳥外貌相似,難以分辨雄雌。分布範圍主要在北太平洋,從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橫跨阿拉斯加東南與西南海域,乃至阿留申群島、俄屬堪察加半島及整個鄂霍次克海,甚至在日本都可見其蹤跡。 這種海鸚的翅膀短而結實,在海裡可以「飛速」追逐獵物,但同樣一對翅膀換在空中飛,就顯得有些笨拙了。或許就這是為什麼牠們喜歡選擇高而陡峭的地形築巢。地勢高的崖壁,讓海鸚容易起飛,而且剛長大的幼雛在第一次練習飛行時,若在空中的時間較長,牠們就比較能夠獲得足夠的飛行速度。 頭上兩撮金羽飾 簇絨海鸚的外貌雖然沒有如小丑般的角海鸚那麼可愛,不過牠們在海鳥中算相當漂亮的,尤其繁殖期間,成鳥的喙和雙腳雙爪會轉成大橘紅色,臉會變白,最特別的是頭上那兩撮金羽猶如髮飾,十分醒目。到了夏季尾聲,牠們會失去兩撮金羽,喙和雙腳也會轉為暗沉的橙褐色。 簇絨海鸚帶蹼的雙爪上都有鉤,讓牠們能在高崖的土壤區挖洞築巢,並有助於降落之際用爪抓住岩壁。築巢地點主要沿著海岸線或離島上。牠們是一夫一妻制,繁殖期從五月到九月,母海鸚每次下一顆蛋,親鳥輪流孵上四十至五十三天,共同擔負養育責任,幼雛需四十五至五十五天才能離巢。 圓島的簇絨海鸚,就像在阿拉斯加育雛的其他海鸚,冬天當北國冰封之際,會往南過冬,廣泛分散於北太平洋的中部較溫暖的海域,有些甚至會往南飛到加州海域過冬。 奇特的捕魚方式 簇絨海鸚主食是小魚、小烏賊等。親鳥餵食幼雛的方式,也跟角海鸚一樣迷人:牠們潛入海中捕食,那三角形嘴喙一次可以銜上十幾隻小魚。那為什麼在水裡張開嘴喙時,原本銜住的小魚不會跑掉呢? 因為海鸚口腔結構特殊,具有多刺的顎,張口之前會用舌頭將小魚抵在顎刺上,小魚在海鸚嘴裡就好像被小釘子固定似的,因此牠們才可繼續張口在海裡捕魚,等到滿嘴塞滿小魚再飛回巢穴餵食幼雛。 因圓島上的海鸚育雛時間較晚,記錄上寫著七月下旬才開始育雛。我們在島上是七月初,難怪海鸚啣的都是築巢的枝葉乾草,而不是餵食幼雛的小魚。 人類是最大天敵 海鸚所需面對的最大威脅,是人類拖網漁業的誤捕和石油汙染。據阿拉斯加漁獵局統計,一九八九年艾克森石油公司貨輪在阿拉斯加東南小鎮瓦第茲的洩油汙染事件,約有五七○隻簇絨海鸚被救起來,但因汙染致死的數量估計高達一萬三千隻。 阿拉斯加原住民自古就會捕海鸚來吃,用牠們的皮和羽毛縫製外套,海鸚三角形的喙並可用於慶典儀式做為搖鈴。即至今日,阿拉斯加某些地區的居民仍會捕獵海鸚和牠們的蛋維生。但原住民取之有道,比起拖網漁業或石油汙染的生態浩劫,相形之下根本微不足道。 可惜我們在圓島時,海鸚繁殖期才剛開始,只看到頂樓夫妻曬恩愛,卻沒能看到牠們銜著滿嘴的魚回家餵寶寶。好希望有一天,真能捕捉到那難得的畫面。 前一篇文章 抬頭遇見野生領角鴞 下一篇文章 寵物一家親 貓鳥相看兩不厭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4【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7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08退休之後2025.05.0109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10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交通噪音 使黃鶯變成憤怒鳥樽海鞘 海中小果凍 暖化新救星加拉巴哥群島 物種之島 作者其他文章【相遇北美大地】 北美灰松鼠【相遇.北美大地】美洲紅隼 北美最小的獵鷹【相遇.北美大地】沙漠中的吉拉啄木鳥【相遇.北美大地】多彩的美洲鴛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