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學騎單車,因為年紀小,跌跌撞撞都不畏人取笑,可以放心大膽地練習。
先是穩住龍頭、繼而踩踏向前,力道不夠時車身搖擺不定,經常跌爬打滾狗吃屎。圖/周宏昌
文/周宏昌
童年學騎單車,因為年紀小,跌跌撞撞都不畏人取笑,可以放心大膽地練習。
先是穩住龍頭、繼而踩踏向前,力道不夠時車身搖擺不定,經常跌爬打滾狗吃屎。不過,壯膽一試再試,終於順利出師。哇!騎出遨遊的感覺真不錯,無論踅街訪友、或是跑腿買物,那一種御風馳騁的暢快,筆墨難以形容。
就這樣,單車陪我度過小學、國中到高中,縱然升學壓力如影隨形,但同學們偶爾會利用假日,呼朋引伴沿著縣道騎單車出遊,吳鳳廟或是天長地久吊橋,這是當時少年十五二十時很喜歡的休閒活動之一。
出社會工作後,代步工具由兩輪變成四輪,想當然爾,和單車相處的機會變少了。日日駕駛在擁擠的都市裡,不僅因塞車而坐困愁城,感覺自己也是間接破壞環境的兇手。於是,趁著調遷工作之便,我順勢參加新同事組成的「騎單車上班俱樂部」,雖然騎單車上班必須冒著吸入廢氣和被車撞等風險,但總比坐在汽車困在車龍中一籌莫展好得多。
年久日深,我們這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由於天天運動,練就渾身緊實的肌肉與體力,讓我們倍增信心挑戰環島單騎活動。不過,騎單車不像跑步那樣隨興,需要一點意志力。剛開始,尚在肉腳階段的我們在平地騎了一陣子後,便轉移山路坡道試爬。當然我們必須再充實裝備,安全帽、頭巾、手套、車衣車褲……很多,而且不可或缺。
期間歷程艱辛,如人飲水。可是,當雙腳轉動車輪,彷彿也一起帶我轉進童年時光。迎著陽光自在的飛翔,那是一種飄飄欲仙的幸福,城鄉在我的眼中,儼然是一幅幅流動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