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崁溪 流過去

文/林央敏 |2016.07.18
1526觀看次
字級

文/林央敏

我家門前有小河,小河前面是山坡,山坡連脈到林口,林口東南露龜殼。

南崁溪在龜山的殼裡被山脈擠出,從牛角坡開始流進地圖,像伸長的髮絲繞過中央造幣廠,灌溉楓樹村後,收留一條山溝,就胖成小河,從我家門前流過,堆積一塊三角洲,讓官府改造做龜山公園,供鄉民納涼,不用再上街遛狗,也讓我模仿一隻老鷹在空中冒充風箏悠遊的樣子,開始一段到河邊隨興散落腳步和閒坐一本書又把黃昏引入一首詩的生活。

白天,一個人靜坐在公園的紅瓦亭和一尊神靜坐在山頭的碧瓦廟遙相對看兩不厭;晚上,一個男生和一個女生並肩坐在公園的石龜背上喁喁私語貼近兩親蜜。

我在這裡留下很多逝者如斯的日夜,有一夜,我走過小橋流水,踏上可以走出公園大門的小徑,突然瞥見石龜上的兩條黑影發揮磁性,疊做一條不成人形,我便反身轉向另一條坎坷鳥道摸黑回家,沿途一排樹叢,樹上沒有天空,天上不見星蹤。

上游這段,溪床躺滿大小石頭,颱風後,石頭結黨把水道推向南岸,水聲淙淙作歌,按照石頭的安排變換節奏,石擠就激昂,石稀就慢嗓,音樂很規矩的前進,但發音的喉嚨總是停在原處,除非石頭改了陣勢。於是我溜下河床,搬幾個石頭當音符,填到啞巴處,誰說造化不移,我只略施小技,那裡便有了旋律。南崁溪流過去,教我領悟一點作曲的樂理。

有個古人叫陸游,我和他一樣,喜歡持著書卷陸遊河邊,與古人對話,有水聲作伴,古意與今思很快就被天籟交溶,這情境陸游想必不陌生,他也曾經一邊散步一邊讀古人,相信他和我一樣,討喜書中境,討厭機器聲。

南崁溪流過眷村,嘴乾舌燥的虎頭山為了解渴,趴下虎頭猛力一抓,把河道拉出一個V字彎,受傷的河道骨折腫痛,一九八四年初夏把一場風雨堵成六三水災,幾批財產和幾條人命被吞走。後來,官府投入五千億稅金加持全國眷村,蹲踞在河岸兩側的老宿舍也突然站起來,像一隊泰坦族,護衛保留下來的矮房負責演述眷村的故事,旁邊這隻抬不起頭的虎頭山也化身做環保公園,讓市民忘記那場意外的河殤。

一旦從老虎的腳尖彎出後,南崁溪開始遠離崎嶇,向平地向希區考克命名的方向坦蕩而去,小河導演的「北西北」沒有驚悚,只有驚奇,先擦身桃園蛋黃區,讓一幢一幢的旖麗高樓也能高唱我家門前有小河,河邊有佇立的小說和詩歌,把水岸步道裝飾得很文學,一如那條汴州橋很特別,一弧白虹勾接兩岸綠廊,虹橋下點綴漫步的白鷺鷥,將這段水岸襯托成一幅閒情畫境,映射日光的水波像是歲月的影子緩緩流,流過高速公路,再穿入蘆竹南崁區,彷彿回到家鄉取暖,回味名字的出生地,看到幾條支流都在這裡會齊,才想起自己名叫南崁溪,讚嘆有弟皆分散,幸好有家相問起,看到家園也從老荒野翻身變成新市區,沒有紅綠燈的河道不禁蛇行起來,一面跳舞一面流過去。

流啊流,流進大園流到國際機場的門口,匍匐在空港牆外日夜仰望大鳥起落,已然熟悉飛安的高度與速度,一九九八年那架飛鵬化回游鯤掠過河面的瞬間,南崁溪就從機身投入河裡的倒影測出空間迷航,但也只能嗚咽吐著哀怨,為二○二條空難下的冤魂悼念。

最後北奔竹圍港,大海已在望,這時黃昏為出海口點亮一道大彩虹,南崁溪有記憶,記得自己從虎頭山邁入平原,就看到幾條若行若長的虹橋沿途掛在前方,是大海在迎接河流?還是耽心河流迷失方向?天色逐漸暗茫,答案在染黃的海面盪漾,太陽斜得好像只要輕拍一下就會掉落,遊客紛紛趁著餘暉把大虹橋的身影收入手機,再背著紅霞走向漁港邊的觀光漁市,他們要一面觀光,一面慰勞轆轆的胃腸。

南崁溪流過三十公里,原來窄窄的河道始終流著淺淺的綠意,乳名才叫青溪,我的筆走到這裡,忽然想起有一年散步在龜山公園的河堤,曾經有枝用來寫詩的筆在我彎腰時跌落南崁溪,現在我已明瞭那隻筆的旅程,它曾在出海口幫我預先寫下這篇文章的最後一句:水不在長,清澈就美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