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中華民國美容醫學醫學會分析美容醫學糾紛,發現引起高度關切的是「健康風險」,而發生頻率最高為「廣告氾濫」引起糾紛。
對此,美容醫學會昨提出兩個解決方案,除了制訂新的填充物注射安全準則,發給會員醫師,要求他們以「鈍針」取代「尖針」,降低失手打入血管的機率;也呼籲衛福部應加強管理違規廣告的罰則及定義,保障民眾就醫安全。
理事長曾漢棋說,民眾對醫美填充物注射,如玻尿酸、自體脂肪等療法,第一印象都是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美醫會近期發布新的安全準則,提醒醫師改用「鈍針」注射,因為國外動物實驗指出,鈍針幾乎可以完全避免填充物誤入血管的機率,不過,病人的疼痛感也較明顯。
曾漢棋指出,尖針技術簡單,病人的疼痛感較低,但卻也容易造成瘀青。尖針一不小心打入血管,尤其在臉部眉間、鼻子、法令紋三大部位,可能造成血管栓塞,後續皮膚壞死,甚至造成失明等重大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