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患長出五十元大的腎結石,形狀像鹿角形狀。圖/郭宣
【本報彰化訊】鹿港汪姓男子三年前檢查左腎有一顆結石約一公分,服藥後感覺不疼之後不以為意,最近因疼痛就醫,發現汪男結石「養」三年,體積變得比五十元硬幣大,形狀呈現不規則鹿角狀;醫師表示,夏季是尿路結石好發季節,求診人數比冬天多二至三倍。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泌尿科主任吳其翔表示,夏天炎熱,身體水分流失快,尿液濃度升高,容易讓尿中的結石成分變濃,引起「結晶、沈澱、阻塞」;若沒即時補充水分,就會引起結石孳生情形。
吳其翔表示,早期手術需剖開腎臟取出結石,對身體傷害較大;現在透過「微創手術取石術」,在體側開一公分傷口,經由內視鏡和碎石儀器擊碎結石取出,二小時完成手術,術後約三天出院。
不同地方結石,症狀不同,吳其翔說,腎結石如果掉進輸尿管,會劇烈腰痛、腹痛、血尿,若造成輸尿管阻塞引發腎水腫,嚴重者甚至造成永久性腎臟損傷、腎衰竭。建議,民眾每日最好能大量喝水(每日至少三公升)及均衡飲食,水可稀釋尿液,降低結石的溶質濃度,每日小便維持二公升,才能防患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