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草綠色隧道

文/郭桂玲 |2016.07.12
2582觀看次
字級
有人稱這裡為南台灣的亞馬遜,雖然非常袖珍迷你,但短短三十分鐘的遊河行程,看著從樹林細縫中篩下來的陽光,打落在綠色河道上爍爍閃閃的光影變化,那印記真是難忘!圖/郭桂玲

文與圖/郭桂玲

有人稱這裡為南台灣的亞馬遜,雖然非常袖珍迷你,但短短三十分鐘的遊河行程,看著從樹林細縫中篩下來的陽光,打落在綠色河道上爍爍閃閃的光影變化,那印記真是難忘!

在四草的大眾廟邊,有一處知名的景點就是兩旁滿是紅樹林木圍掩的河道。因為兩畔長滿各式的紅樹林,繁聚的樹枝交會成蔭,有些段落形成如隧道般的拱狀,於是大家就稱呼這裡叫四草綠色隧道,是一處別致的水上隧道。一年多前有次假日前來看到長長的排隊人潮,問了售票人員說大約還要排多久,他竟回答還要兩小時吧!讓人驚訝的時間,於是我們沒搭船,只在附近大眾廟及抹香鯨館晃遊就離去了,因碰上假日遊覽車多的關係吧!

也讓我想起多年前這裡才開始營運不久,我就曾來搭船的記憶。一次是在日光暖暖的冬日午後,一次是在夏日接近夕陽時分,那次看到的鳥種特別多,不同的季節和時分有不同的情調,非常美好。

說起這條綠色隧道古運河,在一百多年前是為了運送鹽、糖等民生物資所開挖的人工渠道,早期可從四草湖通往現在的七股一帶,因水道較淺僅有竹筏能通過,所以又稱為「竹筏港」。後來因沒有了運輸的需要就逐漸沒落了,但紅樹林保護區依然茂密蓬勃的生長,當時的里長和一些地方人士覺得家鄉的生態資源很豐富,應該讓更多人知道,於是開始了竹筏港遊河導覽解說的活動。

搭上約可坐三、四十人的竹筏,每個人戴上遮陽的斗笠和救生背心,就開始這趟綠色隧道之旅了。訓練有素的導覽員會用生動有趣的方式把這裡的歷史和生態帶入,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就吸收了知識,沿岸都是適合鹽分地帶生長的紅樹林植物,比如說五梨跤、欖李、海茄苳和水筆仔。雖然它們的樣子看起來都差不多,不易辨識,還好植栽前面都有名稱解說牌,讓我們可參考分辨,細看旁邊的泥地,還不時有招潮蟹和彈塗魚跑出來,看牠們揮舞大螯的身子模樣真的好可愛呢。

隨著竹筏慢慢駛近被紅樹林遮滿的隧道區,是最令人興奮的一刻。

在這裡,外在的車聲吵嚷都被滌濾而去,換上的是鳥語啁啾和蟲鳴與水聲,導覽人會讓舟筏停駐,讓我們感受觀看光線從細密葉隙間篩下來,在碧綠水面上的光影變化,真的好美好悠靜也好夢幻,感覺時光就彷如停駐凝結般。要不是有輕舞而過的鷺鷥移動了我的視線,我看著水面的光影變化都定睛著迷了。

遊河的盡頭處是一棟叫「釐金局」的遺址小屋,這裡是當時出海口的關稅站,但看起來好小也無法測想當年的規模。船到這裡就返頭回程,導覽員還是不改幽默本色的繼續講解此地生態的一些特色,告知如何分辨招潮蟹的公母。如果是接近夕陽時分來搭最末一班船,那時天空雲影的變化更精采,倒映的水色也分外動人,是非常值得推薦的搭船時光,有時不僅看到白鷺鷥,連夜鷺都會出現呢。

遊河時光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分鐘,但因它的植物林相精采是別的地方所沒見過的景致,加上生態豐富,許多鳥類和潮間帶生物很多,共同促成了此地的精采。來一次就記憶深刻,再探訪也有不同收穫,是特別值得一遊的台南殊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