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 行道樹~城市清淨機 上 仰之彌高 即之也溫

文/曾依璇、唐雅陵、鄭崇生 |2016.07.03
3691觀看次
字級
巴黎塞納河旁的行道樹。圖/曾依璇、唐雅陵、鄭崇生
約堡紫薇花樹盛開時看不見一片綠葉,彷彿走入紫色隧道。圖/曾依璇、唐雅陵、鄭崇生
巴黎香榭大道前的行道樹。圖/曾依璇、唐雅陵、鄭崇生

文/曾依璇、唐雅陵、鄭崇生

巴黎 行道樹 耐風抗旱花果須無毒

法國種植行道樹的起源可能始自中世紀,當時人民大量開墾,導致木材缺乏,因此國王亨利二世(Henri II)下令各地在主要道路兩旁植樹,主要是榆樹。

到了亨利四世(Henri IV)時期,法國元帥兼皇家道路行政官蘇利公爵(Duc de Sully)主張在路旁和教堂前、廣場上大量種植菩提和榆樹。直到今天,一些城市和小鎮還有老樹被稱為「蘇利的菩提」、「蘇利的榆樹」。

這些歷史典故,讓法國政府視行道樹為一種需要延續的歷史遺產,而不是只有綠化功能。

一棵合格的行道樹有很多條件,首先果實和花朵不能有毒,也不能弄髒地面或車體而不易清潔;其次要能適應多礦物土質,耐風耐旱耐汙染;再者根部延伸範圍不能影響水管和電訊系統;最後樹幹要堅實耐撞,還要樹形優美。

在法國,常見的行道樹種包括菩提、梧桐、栗子樹和槐樹。

榆樹曾經是最受歡迎的樹種,但一九七○年代的法國,榆樹大量感染荷蘭榆樹病(Dutch Elm Disease),數量急劇減少,現在已經很難看到。

同樣自一九七○年代起,行道樹的命運有了轉變。由於生活富裕,自駕車越來越多,為了拓寬道路,以及避免酒醉和超速的駕駛人不慎撞上路樹而傷亡,法國各地開始移除行道樹。

當時的法國總理夏本.德瑪(Jacques Chaban-Delmas)支持以道路安全為由砍伐路樹,總統龐畢度(George Pompidou)卻持反對立場,還親自致信給夏本.德瑪,闡述護樹的意義。

龐畢度說,水泥、瀝青和霓虹的現代生活,讓人們愈來愈需要逃離,投入自然美好的事物,若說高速公路的功能是迅速,其他公路就應該提供一段能讓人不疾不徐的路程,可以邊走邊欣賞法國。

他在信末強調,「小心不要系統性地破壞法國之美!」

不過,根據「路樹保護協會」(ASPPAR)資料,一九八五年,法國國道上的行道樹只剩二十五萬棵,在一個世紀之內,國道路樹劇減九成之多。

路樹保護協會認為,造成危險的是駕駛人的行為,不是行道樹。這個協會至今仍在各地紀錄並抗議濫砍路樹的現象。

聖保羅 有樹沒樹 兩區溫差十四度

巴西第一大城聖保羅市的氣候已經和往年不一樣了。南半球的秋天天氣依然燥熱,氣溫不時飆升至攝氏三十四、三十五度。過去八十年來,聖保羅平均氣溫上升攝氏三度。氣象專家指出,造成聖保羅氣溫升高的原因,部分是自然因素,另一部分是人為因素。

除了溫室效應外,城市經濟發展促使房地產過度開發,破壞林木綠地,改變都市地理環境,柏油路面的不滲透性,加上汽車廢氣排放量提高,形成所謂的「熱島現象」。研究指出,聖保羅市不同地區在同一時間的溫差可達攝氏十四度:幾乎草木不生的東區記錄攝氏三十五度高溫的同時,林木環繞的北區居民則可享有低於攝氏二十五度的宜人氣候。

政府和民眾為了舒緩熱效應、增加空氣濕度、綠化和美化城市,積極在市街擴大栽植樹木,改善都市生態系統。但在適合作為行道樹品種方面,並無特別規畫或研究,多數是每隔一段時間流行的品種,如各式品種的榕樹(無花果樹)。

巴西植物多樣繁複,就連國名也源自「巴西木」(Pau-brasil)。除了原生樹木外,十六世紀葡萄牙殖民時期起,也開始陸續引進外國品種美化市街,最常見的包括風鈴木、牛蹄樹、榕樹、鳳凰木、苦楝、棕櫚樹等。

約堡 千萬株樹木 滿城彷若雨林

南非第一大城約翰尼斯堡,海拔一千七百五十三公尺,擁有一千萬株左右樹木。拜高海拔所賜,雖雨水有限但樹木生生不息,透過衛星照片整座城市彷若「雨林」般令人驚豔。

數以千萬計的樹木,不僅讓約堡變得漂亮,並發揮環保功能,透過自然冷卻控制溫室效應,也扮演了降低噪音的角色。

千萬株樹木中約有五百萬株分布於私人花園內,二百五十萬株分布於各個公私立公園、墓園、自然保護區,以及街道上,其中不乏參天古樹。

二十世紀初,只有白人居住區域允許大量栽種行道樹。一九五○年,政府開始在約堡南方最大黑人城鎮蘇威托(Soweto)栽種路樹,爾後體會出大面積種植路樹已是刻不容緩之事,在經年累月努力下,成就目前處處綠樹成蔭的美事。

路樹中又以紫薇花樹(Jacaranda)最負盛名,每年九月春雷(南半球春季)響過、春雨滋潤大地後,逐漸盛開,滿城紫色,不知羨煞多少觀光客。有人說,紫薇花樹侵略性強,有它在,四周花木難活,政府因而禁止再種。

路樹中少不了楓樹。盛夏枝葉茂盛時,整條街彷彿天然冷氣通道。入秋落葉,路面或可推滿半公尺枯葉,忙壞清潔隊員。

繁忙道路中間分隔島上最常見高聳筆直的蒲葵(Fan Palm),左右兩行交錯種植,據說是為了阻隔夜間對方來車強光,減少車禍發生機率。

事實上,我認識它的長相卻從不知名字。多方詢問才知道是「蒲葵」──多麼詩情畫意的名字啊 !

市政府不以雨林自滿,所屬苗圃依然馬不停蹄每年培育十萬樹苗,預計五年後,應付日漸增闢的道路與新建公園樹木所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