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光的意義

文/星雲大師 |2016.06.30
4083觀看次
字級
身心放光法喜自在日本佛光山本栖寺華藏寶殿。圖/道璞

在佛教裡,不管你到哪裡講經說法,總有人跟你講:「謝謝你來放光,謝謝你來開示!」把「說法」比喻為「放光」,這實在是非常的有意義!

在佛世時,佛陀每次講經之前,都必定要「放光」,這可以從華嚴等大乘經典中知道。甚至有經典的名稱,乾脆就名為《放光般若經》。

在《金剛經》裡,開頭的經文說:「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這一段經文都是說明佛陀在放光:「著衣持鉢」,是手上放光;「入舍衛大城乞食」說明佛陀從路上經過,讓每個人都可以看到,這是眼中放光;「飯食訖」,這是口中放光;「洗足已」,這是腳上放光;「敷座而坐」,這是通身放光;甚至「爾時世尊」,這是說佛陀時時刻刻都在放著般若之光。可以說,佛陀的行住坐臥,都在放著真理之光。

「放光」本來是一件很有意義的美事,但是多年前台灣社會為了有人「冒充放光」的事件,可以說很多人「談光色變」,認為妄言放光,惡性重大。確實如此,若無慈悲道德、智慧般若,何能放光?

其實,避開放光的事件不談,吾人和佛陀一樣,每日也都不斷的在放光。例如:口說善良的語言、口說讚美的好話,這不是口中在放光嗎?觀看人世,以慈眼垂視眾生,以慧目觀照一切社會,這不就是眼睛在放光嗎?耳中注意聽聞佛法、聽聞歌頌佛德的梵唄,這不是耳朵在放光嗎?滿臉的笑容、滿面的慈祥,這不就是面容在放光嗎?心中的慈悲、菩提、道念,這不就是心中在放光嗎?身體的端正,行立坐臥的威儀安詳,這不就是通身在放光嗎?

人,如果到了無光可放,就如同「黑漆皮燈籠」,心燈不亮,那還算是個人嗎?所以,我們不要只是注意外面的陽光、電光、燈光、火光,更不要去在意邪魔外道的不正之暗光與假光,最重要的是,注意我們自己的「光」在哪裡?我們的眼、耳、鼻、舌、身都能放光嗎?尤其我們的「心」能夠「放光」嗎?如果能夠把我們心裡的燈光點亮起來,把每個人的真如自性、般若真理的心光點亮;心中能夠放光,這才是最重要的!

──摘自《迷悟之間》第三冊 p.239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