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隧道博物館 收藏古蘭經

 |2007.04.04
263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閎綜合外電報導】巴基斯坦西南部偏遠的俾路支省,原本默默無聞,近來因首府奎達附近一座被譽為「《古蘭經》隧道博物館」的藏經洞穴隧道而名聞遐邇,成為穆斯林朝覲勝地。

奎達城四十二歲的達維指出,按當地穆斯林習俗,破損不再使用的《古蘭經》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投入河流或海洋,一是埋到墓園。

十四年前,達維發願開鑿洞穴隧道保存《古蘭經》,當時,他在奎達城外山下的墓園選了一塊地,自己動手挖,後來雇用幾個人幫忙,不到一年時間,「藏經洞」已初具規模。

由於各種版本的《古蘭經》源源不斷地運來,更使達維決心擴建「藏經洞」,因此挖掘工作一直持續進行。

達維說,他原先建隧道僅為服務鄉人,但沒想到連白沙瓦、拉合爾、卡拉奇等大城市的教袍們,也將《古蘭經》送來,每個月收到的經書約十輛卡車。

「藏經洞」長約一點五公里,由五十六個高二點一公尺、寬二點五公尺的隧道組成,各隧道連成一個「古蘭經隧道博物館」,地面並都鋪上地毯,如今每天前來瞻禮的人絡繹不絕。

隧道博物館將許多珍貴的《古蘭經》版本,保存在玻璃櫃內,其中最古老的《古蘭經》有三百年歷史,大多是阿拉伯語或烏爾都語、英語、普什圖語、俄語等,不論手抄本、印刷本都有收藏。

達維介紹一本在一九二六年於印度新德里出版的《古蘭經》,還收錄五名學者的五種譯本(兩種波斯語、三種烏爾都語)。發現破損不嚴重的《古蘭經》,經修補後會轉送學校、清真寺或窮人。

達維欣慰地說,自從隧道開挖以來,沒有發生過任何意外,幾年前奎達發生過一次大地震,有數十人罹難,但隧道博物館完好無損,現在「藏經洞」每天仍持續開挖延伸。

當地政府部門十分重視隧道博物館,積極提供資助,瞻禮者也紛紛捐款,使兩名工人每挖零點三公尺,就能獲得三百盧比(約五美元)的補貼。

每逢周日或伊斯蘭教禮拜日,前往瞻禮的穆斯林多達兩百人。達維在隧道中建了許多房間,讓來賓有地方可禮拜或休息,一些穆斯林還在裝滿《古蘭經》的袋上,寫上自己的祈願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