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兒子林志雄合照。圖/林志遠、林志雄
文/志雄、春梅
老爸像一棵大樹,守護著家庭,守護著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父親會這麼早就離開我們!看著來助念的佛光會員們,更明白他這一生果然活得精采而豐富。
小時候,雙親忙著農作,我們兄妹所有的事情都必須自己去完成,因此也培養出我們負責與獨立的個性。不過再忙,只要是跟公益有關的事,老爸都能放下田裡的事去幫忙,他是鄰里鄉親口中的好好先生。
老爸是一個愛護子女的人,在我們小時候家裡並不富裕,盡管如此,他還是說,只要我們肯讀書,就不需煩惱學費的問題。他更是一個孝順的人,一肩扛起照顧祖父母的責任,縱使他不是祖母親生的,但是他總是盡心盡力地去做好為人子的本分。
對妻子的疼惜尤不在話下,每次只要發生口角,爸爸一定讓著媽媽,在媽媽生病期間,為了能減輕媽媽的痛苦,他願意花錢、花時間去學習腳底按摩,來為媽媽做生理治療。
我的父親就是一個外人眼中老實憨厚的人,母親往生後,他也因為我們有了穩定收入,決定退休而接觸佛法,積極的當起了義工。生性節儉的他,一個碗都用了二十幾年,甚至出現裂痕都捨不得丟棄;而對於救急與濟貧,卻絲毫不吝惜布施。
學佛後,月光寺已然成為他第二個家,對於佛法的護持,更是盡心盡力,道場環境整理也總是默默的付出;為了幫助別人,他參加義診,而認識了更多中草藥,因此種植金鈕扣製作藥洗,不但能幫助人,更作為月光寺建寺義賣之用;為了環境保護,他積極投入資源回收工作,從不嫌髒。
我們邀他出國遊玩時,他總是忙於道場分會活動,難能騰出一點時間也僅能安排全家花東一遊。他以誦經持咒得到心靈的滿足,因此他也深信以此能讓小孩乖巧聽話,心誠則靈這一點,可以從兩個孫子身上得到印證。
老爸不與人爭,凡事只求問心無愧的性格,贏得大家對他的尊重,他這一生身教和言教已烙印在我們心中,我們會牢記爸爸的教誨,並實踐在生活中,讓父親的精神永遠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