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贗品」呢?在著作權備受重視的今天,一旦遇到酷似自己的「贗品」,任誰也要極力維護父母獨一無二的「創作」權益!
贗,音ㄧㄢˋ,屬貝部,有假的、偽造的意思。一般人常不小心將「贗」與「膺」弄混。要能清楚分辨它們,得先來看看贗這個字:
贗是「雁」與「火」的結合,本義指火色,陶器被火燒過後,依據外表的顏色來判斷好壞,古代一些不肖商人利用其他方法,改變外表的顏色,企圖以假亂真,故稱為贗。
還有另一種說法,古代婚禮男方會帶著雁前往,雁是候鳥,在古人的觀念中是能知陰陽往來的鳥。但是因為雁不易取得,所以古人便用與雁體型大小相似的鵝來替代,後代引申凡是用另一個物體取代真物就稱為「贗」。
春秋時代,齊國攻打魯國,向魯國索求享譽盛名的「讒鼎」,但是魯國捨不得,於是便偽造了假的讒鼎送給齊國。齊人發現了,當場告訴魯國人這是「贗品」。所以早在春秋時代,人們便以「贗品」指假貨、偽造的物品。
今日科技發達,仿冒得維妙維肖的「贗品」到處可見,尤其古董間的買賣,「贗本」(仿製的古書畫)、「贗鼎」(假貨)非常多,然而「真贗」間的價值,可是相差萬里。
至於另一個和「贗」長得很像的「膺」,ㄧㄥ,肉部,本指胸部,又當承受,打擊之意,引申有承受,承擔、接受的意思。這和貝部與財貨有關的贗,不但部首不一樣,意思也完全不同。至於膺的各種用法,我們可以向這位老太太學習喲:
一百多歲的老奶奶,每日「服膺」(時時不敢忘記)日行一善的想法,一生幫助過的人不少,許多人對於老奶奶的善行「拳拳服膺」(衷心敬佩不敢忘),她對壞人壞事仍然「拊膺」(用手拍胸膛)切齡,老奶奶「膺選」(從很多人當中被推舉出來)樂善好施獎,絕對當之無愧。
不只在買賣時,眼睛千萬要睜大放亮,對於「贗」與「膺」這兩個字的不同,更要明辨秋毫才行。 (商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