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共月‧燈影煙火──泉州非遺流光印跡展】泉州非遺 文/泉州市藝術館(泉州市非遺保護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2025.09.08 語音朗讀 213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山川門牌樓(石雕):閩南民居營造技藝,56×72×21cm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泉州提線木偶:木偶,60×25×12cm,含線木偶高150cm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玉皇寶殿(木雕):閩南民居營造技藝,63×63×43cm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文/泉州市藝術館(泉州市非遺保護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泉州鯉城火鼎公火鼎婆、泉州金蒼繡技藝、漆線雕(泉州)、媽祖信俗(泉州)以及2022年被列入的泉州蚵殼厝營造技藝、泉州歌訣、泉州珠繡製作技藝、閩南磚雕等30多項泉州非遺,在此次展覽中,熔鑄於「非遺十二時辰」的流轉時光之中。其中的每一件器物、每一段唱腔、每一門技藝、每一縷光影,都是時光長河中沉澱的泉州故事。展期:即日起~9月14日時間:9:00~18:00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第四展覽廳佛館官網 www.fgsbmc.org.tw惠安石雕工藝源於中原文化,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形成過程中又汲取了閩越文化及沿「海上絲綢之路」傳入的舶來文化,與建築藝術相生相伴,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明末以後,更趨成熟,成為南派石雕藝術的代表。泉州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俗稱「傀儡戲」、「嘉禮戲」。晉唐隨中原士族南遷入閩,唐末五代已在泉州流行。明代時,它與宋元南戲諸劇種融合,成為「泉腔戲曲」組成的一部分。泉州木偶戲有獨特「傀儡調」,在傳統劇目中,保存著大量古代禮儀、習俗、方言等資料,是中國懸絲傀儡藝術珍稀範本。 前一篇文章 【俗諺漫談】田螺含水過冬 下一篇文章 【食說新語】鄂點之冠數豆皮 熱門新聞 01【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2025.10.2102佛光慈善音樂會 援助北宿霧重建2025.10.2203【小城故事】 兩冤家2025.10.2104【歡喜收穫】 圓一個幸福園藝夢2025.10.2105東禪寺考生祈福會 助正念自信應考2025.10.2206佛光山新馬寺 為逾2200考生祈福2025.10.2107大阪佛光人走入社區 結緣清荒神地車祭2025.10.2108談談蠟筆2025.10.2109粉蠟筆與油粉彩差別2025.10.2110重陽敬老、祝福佛光寶寶 福國寺三代喜同堂2025.10.2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走讀城鄉】 從台北機廠到國家鐵道博物館【走進大西南】 怒山裡的傈僳族 (上)【Me, Then Blue──陳厚玏藝術創作歷程】 海韻之禮【東瀛遍路】上野公園清水觀音堂【歷史點滴】林口的蛻變 從茶園、磚廠到新市鎮崛起(上)【書藝心語】你有多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