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共月‧燈影煙火──泉州非遺流光印跡展】泉州非遺

文/泉州市藝術館(泉州市非遺保護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2025.09.08
50觀看次
字級
山川門牌樓(石雕):閩南民居營造技藝,56×72×21cm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泉州提線木偶:木偶,60×25×12cm,含線木偶高150cm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玉皇寶殿(木雕):閩南民居營造技藝,63×63×43cm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文/泉州市藝術館(泉州市非遺保護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泉州鯉城火鼎公火鼎婆、泉州金蒼繡技藝、漆線雕(泉州)、媽祖信俗(泉州)以及2022年被列入的泉州蚵殼厝營造技藝、泉州歌訣、泉州珠繡製作技藝、閩南磚雕等30多項泉州非遺,在此次展覽中,熔鑄於「非遺十二時辰」的流轉時光之中。其中的每一件器物、每一段唱腔、每一門技藝、每一縷光影,都是時光長河中沉澱的泉州故事。



展期:即日起~9月14日

時間:9:00~18:00

地點: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第四展覽廳

佛館官網 www.fgsbmc.org.tw



惠安石雕工藝

源於中原文化,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形成過程中又汲取了閩越文化及沿「海上絲綢之路」傳入的舶來文化,與建築藝術相生相伴,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明末以後,更趨成熟,成為南派石雕藝術的代表。



泉州提線木偶戲

古稱「懸絲傀儡」,俗稱「傀儡戲」、「嘉禮戲」。晉唐隨中原士族南遷入閩,唐末五代已在泉州流行。明代時,它與宋元南戲諸劇種融合,成為「泉腔戲曲」組成的一部分。泉州木偶戲有獨特「傀儡調」,在傳統劇目中,保存著大量古代禮儀、習俗、方言等資料,是中國懸絲傀儡藝術珍稀範本。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