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楊絳昨辭世,享年一百零五歲。圖/時報提供
【本報台北訊】中國大陸知名作家、翻譯家楊絳昨天凌晨辭世,享年一百零五歲。她和「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逾一甲子的婚姻,走過戰爭與文革、經歷烽火與貧病,寫下文學史上的傳奇。
錢鍾書代表作《圍城》,為婚姻創造了一句名言:「婚姻是一座圍城,沒有結婚的人,拚命想擠進去,結了婚的人卻拚命想向外爬。」小說中太過真實的描寫,一度讓讀者誤以為錢鍾書的妻子楊絳,就是難纏的女主角「孫柔嘉」。
現實生活中的「孫柔嘉」是如何呢?一九四六年,錢鍾書出版短篇小說《人獸鬼》。他在樣書的扉頁寫上:「贈與楊季康(楊絳本名),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愛人、朋友。」
一九三二年,念東吳大學大四的楊絳與同學孫令銜來到北京,準備借讀清華大學,因此認識了孫令銜的表哥錢鍾書。錢鍾書對楊絳一見鍾情,三年後錢鍾書自願進入「圍城」,不曾想過「向外爬」。
做為愛人,楊絳是錢鍾書初戀。楊絳曾在文章中表示,她喜歡一位英國作家的句子:「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過要結婚;我娶了她十幾年,從未後悔娶她,也沒想過要娶別的女人。」她把這段話告訴錢鍾書,錢回答:「我也一樣。」
做為妻子,錢鍾書創作《圍城》時,楊絳為了讓先生專心寫作,要求錢鍾書減少教書時數,她則四處籌錢幫補家計。書成後,錢鍾書在序中寫:「由於楊絳女士不斷的督促,替我擋了許多事,得以錙銖積累地寫完。這本書該獻給她。」
做為朋友,楊絳和錢鍾書兩人都愛讀書「做學問」。兩人的新婚生活在牛津大學展開,每天較勁讀書的數量。楊絳晚年為先生整理七萬餘頁的手稿,完成《錢鍾書手稿集》。所得版費上千萬,統統捐給清華大學「讀書好」基金會,鼓勵愛讀書的年輕人。
一九九七到一九九八兩年之間,楊絳的女兒錢瑗、錢鍾書先後辭世。二○○三年,她用文字梳理傷痛,以九十二歲高齡寫下六十三年的家庭生活《我們仨》。該書原是錢瑗已完成寫作計畫,楊絳幫女兒完成遺願,文字含蓄節制,字字蘊藏深情。《我們仨》為讀者揭開這個文學家庭的神祕面紗,也讓楊絳在台灣多了許多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