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俗話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孕婦口腔衛生不佳,胎兒早產與新生兒體重過輕風險提高,衛福部健保署宣布,今年五月起給付婦女懷孕期間洗牙由現行的一次增加為三次。
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彥廷說,女性懷孕期間因荷爾蒙改變,牙齦常腫脹導致牙周病,孕期飲食嗜酸又少量多餐,孕吐中也含胃酸,易傷害琺琅質造成蛀牙;患有牙周病的孕婦,早產或胎兒體重過輕機率比健康孕婦高七倍,日後母子共用湯匙、嚼碎後餵食的習慣,也提高寶寶蛀牙的機率。
健保署每半年給付洗牙一次,去年起新增給付「懷孕婦女牙結石清除」,讓準媽媽多一次洗牙機會,但超過就得自費八百至九百元。該署宣布本月起放寬準媽媽洗牙次數到三次,只需掛號費與部分負擔,每九十天可洗牙一次。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陳真慧指出,因懷孕期間的民間習俗忌諱,儘管國內每年約有二十萬名孕婦,但去年卻僅有五千八百名孕婦孕期接受洗牙服務,盼放寬次數後更多準媽媽能善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