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Barry Lee
文/Maple Day 圖/Barry Lee
多年前的母親節,陪伴家母參加她的小學同學會,地點並非什麼豪華飯店,而是世新大學旁的仙跡岩──傳說呂洞賓曾來此一遊,還在一顆大石頭上留下了神仙的足跡。十來位年屆六十歲的阿姨,齊聚山腳下,久未重逢,乍見,變得陌生,在遺忘與記憶中增刪添減的,重掘童年美好的種種痕跡。順著往仙跡岩的階梯拾級而上,在沿路豐富植物生態的陪伴中,記憶掃出了千絲萬縷,聽見風輕拂過葉梢的聲音,恍若也聽見了五十年前青春的呼吸聲,飛馳而過的歲月腳步聲。
我是參與此次同學會唯一的第二代,為的就是一睹媽媽口中的恩師。當初沒有這位李老師,她大概也考不上初中。而她們班則是民國四十四年中正國小歷屆考上初中人數最多的一班,也是當年極少數一路念著北一女、北二女、大學畢業然後從事公教職的娘子軍。
當年個子矮小的媽媽,座位永遠是教室正中間的第一個,距離老師講台呎尺而已。剛從師範畢業的李老師,威嚴十足,手握藤條敲打講桌,母親雖然成績不錯,但是看著老師手中揮動的藤條,彷彿就是在警告自己「一旦成績考不好,總有一天藤條會等到妳。」即便媽媽順利考上高中、大學,她還經常做跟考試有關的夢,眼看試卷上題目仍有大半空白,下課鐘聲卻響起,慌慌張張的醒來,才知曉不過一場夢,參加同學會的前幾天,同樣夢境又來找她。
母親提過生平第一次吃到巧克力,也是來自李老師的獎勵,薪俸微薄的她,雖然藤條從不離手,卻從不吝惜對學生的嘉獎,恩威並重。所以在我們成長過程,她偶爾也會以巧克力作為我們的禮物,並感念恩師的點滴。
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舊事接棒下,山勢不高、坡度緩和的仙跡岩,旋即眼前,不知是那位前人,還在岩石上樹立一面國旗,居高臨下,煙淡雲輕,特別是在飄揚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底下鳥瞰台北市,別有一番景致。
約莫一百五十五公分左右的李老師,夾在我們之間更顯嬌小,福泰硬朗的她看來十分精神,若非幾縷灰白頭髮,還真無法分辨她是眾人中最年長的。李老師選擇來仙跡岩是有典故的,年輕時,她與丈夫賺的錢都存起來買房子供小孩讀書,有假期也捨不得旅遊,總想等到退休再一起雲遊四海;結果師丈退休不久,失智症日益嚴重,李老師牽著丈夫的手,穿越一條條台北的親山步道,陸續在大屯山系、七星山系與五指山系等十二條步道中留下腳印,見證北市層巒疊嶂的風光明媚,還沒來得及走到仙跡岩,丈夫中風了,李老師鎮日隨侍在側,許久沒出門親炙大自然的呼喚。
人生如行路,有艱辛,有風景,目光所及,則是自己的人生境界。那是一個令我難忘的母親節,一群六十歲上下的女人,在仙跡岩上,忽然搖身一變都成了十二歲的小女孩,一點都不老,老去的只是時間。四年後,硬朗又福泰幽默的李老師辭世了,生老病死是必然,人生無常須瞭然,但內心仍舊惆悵不已。值得慶幸的是,母親及時與恩師見上一面,了卻心願。今年母親節前夕,憶起這段往事,更覺人生就在一次一次經歷中不斷圓滿,往後的歷程,圓滿的重點就是要好好陪伴媽媽,願天下母親皆有所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