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工坊 不只為產業 而是為了文化 文/郭士榛 圖/琉璃工坊提供 |2016.04.30 語音朗讀 339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琉璃工坊 不只為產業 而是為了文化 琉璃工坊 不只為產業 而是為了文化 琉璃工坊 不只為產業 而是為了文化 楊惠姍、張毅為星雲大師導覽展區。 「琉璃工坊」在兩岸文創發光發熱,張毅卻很憂心,「文創發展不是為產業,而應是為文化。若所有競爭都只是產業,就沒有持久力,沒有文化的思考,文創也走不遠。」他表示,台灣談文創產業前一定要先重視文化,「有文化才有尊嚴,文化應優於產業,文創產業應考慮的是其影響力。」 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的生態池畔,琉璃工房松菸藝廊被打造為一個整合展場、藝廊、咖啡館的藝術博物館。在上海知名景點田子坊入口對面,坐落著上海唯一的琉璃藝術博物館,有四層樓高、占地七三十坪,是為中外觀眾提供一個欣賞、了解、走近琉璃藝術的場所。創辦三十年的「琉璃工坊」,在兩岸享有高知名度,也成為文創發展典範。談及兩岸文創發展,「琉璃工坊」創辦人之一的張毅很感慨,話說得很直,但值得人深思。 琉璃藝術覆蓋華人區 張毅、楊惠姍,一個是導演,一個是女星,一九七○年代在台灣電影締造過輝煌的一頁,一九八七年他們離開電影界轉作琉璃藝術,張毅透露,三十年來他們是苦心經營,面對挫折堅持鍥而不捨,窯爐燒破了再起、琉璃碎一地再煉,如今琉璃工房在兩岸、在華人地區,甚至全球都寫下琉璃產業標準和商業模式,他們在琉璃藝術界成績斐然,被譽為「中國現代琉璃藝術奠基人和開拓者」。 回首走進中國大陸開創琉璃市場也有二十年,張毅表示,在台灣「琉璃工坊」品牌受到國人肯定和重視,他們也可以保守的只在台灣發展,但一九九二年「琉璃工坊」受北京故宮邀展,幾趟北京行,使他們深思並認為,台灣和中國不應有分別心,定位「琉璃」本身,應有一定的文化認同,他們希望琉璃藝術可覆蓋整個華人區,於是兩人決定要跨出台灣。 一九九六年「琉璃工坊」在上海七寶成立工作室,張毅笑稱,「那時在大陸創業真是辛苦,夏天很熱沒有冷氣,買的新電扇會不斷點頭。每天都騎腳踏車上下班,一定會經過臭氣薰天的養雞場。」甚至作業流程,也會因兩岸認知不同,遭受許多磨難,但再辛苦,張毅、楊惠姍都決定要一步步走下去。張毅認為,中華民族是有文化的,如果沒有 文化支撐,就會擔心文化產業只是追 求大量大利潤而已。 到大陸發展,張毅最擔心的是智慧財產權問題,中國大陸市面上琉璃仿造品占市場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遇到這樣問題,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創新,不停往前走。」 擔心智慧財產權問題 張毅表示,其實創作心態近二十年,大陸也在一步步培養、學習中,直至現階段看大陸的進步有如火箭般的上升,張毅擔心,因為大陸開放,會使台灣的小優勢快沒有了。張毅認為,台灣人不要再對大陸有排斥心、對立感,「這二十年來大陸有很多變化,針對這些變化也有許多的文字記載,國人應要客觀去看這些文字,當了解愈多,有天要進大陸拚市場,才不會失望。」 張毅也指出,進大陸創業二十年,「琉璃工坊」絕不做違反自己原則的事,尤其和金錢有關都依正常管道行事,「我認為到一個國家、城市創業,一定要合法納稅,這是企業要承擔的義務。」因而「琉璃工坊」在上海是獲最優5A的公司,經常獲得稅務機關的獎金。 「琉璃工坊」在兩岸文創發展發光發熱,張毅卻很憂心「文創發展不是為產業,而應是為文化。若所有競爭都只是產業,就沒有持久力,沒有文化的思考,文創也走不遠。」張毅以迪士尼百年經營方向為例,「迪士尼是全球人都知道的文創產業,白雪公主、米老鼠百年來更是老少咸宜的卡通朋友, 但當迪士尼發現時代變了、社會需 求改變後,立即將公司 收益改投資做皮克斯,後來又轉做漫威漫畫,最後為符合現代人喜好,投入星際大戰。」迪士尼的文創發展是永遠和社會互動,他們是在龐大經濟資源下,站在最高競爭點上看文創,才可持久不衰退。 用文創加值琉璃藝術 琉璃藝術是文創,琉璃工房三十年來站上成功舞台,但張毅堅守不只賣工藝,還要行銷價值,用文創加值琉璃藝術,增值文化產業的競爭力。 張毅指出,琉璃工房努力的目標是要做到「文化價值的傳播」。文化價值拉高時,它就是國家形象。最喜歡以南韓的文創發展為案例的張毅表示,他觀察南韓電影的發展,看到其背後的運作手法,組織非常明確,「南韓早在四十年前,也就是朴正熙當政時,檢視國家政策即做結論,韓國沒有天然資源,要在絕境中找生路,因而決定要在無中生有中創產業。」張毅說,南韓困境大,要面對北韓、日本、中國、俄國的威脅,卻可運用「文化財」考量文創的發展,早在四十年前就立定基礎,培養人才,使得現在的南韓電影、電視劇可以在全世界放映,受到觀眾青睞,各國都覺得很好看。 回望台灣文創產業,「台灣地方小,資源整合非常重要。」張毅表示,台灣談文創產業前一定要先重視文化,「有文化才有尊嚴,文化應優於產業,文創產業應考慮的是其影響力。」他說,這種突破性思考,不僅是做文創的人要多想,同時政府單位更要思考,文創就是要長期發展,更要走長遠的路。 文創的使命 推動文化形象 經過多年努力,琉璃工房已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分子,擁有國際品牌能力。張毅表示,能站上國際舞台,琉璃工坊傳達的是一種從文化學習到的精神價值。他說:「琉璃工房對自己的定義,不只是藝術團體,而是一種文化公益的傳播者。」 一談到「文化創意產業」,張毅就會強調,文創要以「文化」為主題,「當我們一路去了解社會的變遷時,會發現裡面的關鍵就是文化」,他提醒大家這個世代正目睹文化負面案例,當文化不被妥善處理時,生活充滿仇恨、對立與報復的行為時,一個國家又能談什麼將來。 訪談過程中張毅特別推薦《文化究竟是什麼?》這本書,美國的政治學者賽繆爾.亨廷頓,在書中特別舉出南韓和非洲迦納兩個國家的發展,在一九六○年時,兩國有著相似的國民所得,並長期接受經濟外援的相同背景,但發展到了二○一○年,南韓人民平均所得已大幅領先非洲迦納十二倍以上,這段懸殊的發展差異,經由西方學者研究觀察發現,關鍵在於「價值觀」,也就是說,南韓以優異的「文化」特性,改善了人類經濟與文明的進步,到現在仍然持續向上發展中。 張毅有感而發地表示,南韓政府很早就確定「文創產業輸出」的政策走向。回想三十五年前,南韓電影不受國際市場歡迎,但前年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卻創下華人社會三十五億人次的收視率,令人稱羡的除了經濟學效益,還有南韓累積近二十年的文化產業能量。 張毅透露,南韓文化產業是以內容帶動製造業,例如劇中出現的手機;張毅強調,「南韓人不只是拍片而已,而是片中不斷發揚韓國文化,傳達南韓人值得被愛、被尊敬。」 此外,張毅談到世界最大文創產業BBC,他們製作的電視劇非常精緻又有深度,受到全球人士喜愛,都是用文化財發展文創,往往製作單位賺一元,就可為英國賺到七點五元,由諸多案例可知「文創推動了文化形象,就是要走出去,也要全民長久的努力」。 以文化溝通 消弭兩岸隔閡 二○一一年楊惠姍受星雲大師委託,創作佛陀紀念館普陀洛伽山觀音殿五公尺高的「琉璃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和星雲大師及佛光山結下深厚緣分。張毅指出,事實上結識星雲大師是更早的緣,楊惠姍很早就開始創作「阿彌陀佛」佛像,有一年佛光山要為鄧麗君做法事,借楊惠姍創作的「阿彌陀佛」佛像,張毅和楊惠姍兩人送佛像到佛光山時巧遇星雲大師。 張毅表示,星雲大師對文化是有遠見,大師最早在華人世界推廣白話翻譯版《大藏經》,同時也辦報紙、設電視台、不停舉辦文化講座,文化傳播用最大資源推動文化。星雲大師對文化的重視是有目共睹,尤其是兩岸隔閡相當嚴重,一定要靠文化,消弭一切的問題,因有此弘願,星雲大師雖年事已高,仍不辭辛勞奔波兩岸,星雲大師常說,他是以文化弘揚佛法。 「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看,文化真的是可以改變一個社會的人心。」張毅說,星雲大師是第一位真正把佛法用文化的角度、用深化的角度推廣到全世界,相信在大師的宏觀裡,他的人間不是只有台灣,他的人間是宇宙的是世界的,所以他傾其一生能力的可能,弘法到全世界各地。 前一篇文章 台企喜攀登 看準陸政策搶攻市場 下一篇文章 兩岸產業觀察 全球80國參與 杭州動漫節創歷史新高 熱門新聞 01【詩】 寫在秋分之前2025.10.1402【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上)2025.10.1403歡慶國慶 金門大橋公益路跑2025.10.1404【分享時刻】 藍藍的寧靜海2025.10.1405佛光山響應友善如廁文化 高市府表揚 2025.10.1406南天寺30周年慶 菩提眷屬沐佛恩2025.10.1407全球暖化失控 威脅珊瑚礁生態2025.10.1408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自序 緣起人間 願行一世 2 - 12025.10.1409南非巴士車禍 至少42死2025.10.1410友善親子 高鐵寧靜車廂研擬彈性化2025.10.1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社會觀察】 天塹通途 山鄉巨變 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文創之旅】山西傳奇 跨時空琉璃藝術【文創之旅】藏經洞發現125年從文學發源地到科創高地【產業觀察】上海虹口 煙火氣激發科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