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之間」融合亭子與風箏概念,帶領民眾進入兒時回憶。
圖/北美館提供
【記者郭士榛台北報導】台北市立美術館第三屆「X—site計畫」,今年由「沈庭增建築製作」的作品「浮光之間」獲首獎,作品以簡約洗練的手法賦予北美館前的廣場新意象,整體建築融合「亭子」與「風箏」兩組平易近人的中國傳統意象,交織出一個地景空間。
沈庭增表示,在設計《浮光之間》過程中,一個由「漂浮光棚」及「曲面島嶼」上、下構成的亭子裝置,概念來自北美館廣場易聚「風」且空曠的建築環境特色,延伸館體建築的格子梁構造系統,透過頂部的風箏盒子將風的存在具象化,與拔地而起的曲面島嶼裝置,一輕一重相互牽繫,配合自然光影變化,形成一處浮光的場域,不論日夜,遊客都能在裡面駐足停留,進入兒時玩風箏的回憶。
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北美館透過「X—site計畫」活化館前廣場空間,賦予藝術場域新生命;透過徵選計畫,鼓勵年輕建築師從事藝術跨域的嘗試與體驗,激發創作的質變與無限發想。
「第三屆X—site計畫:浮光之間」即日至七月三日在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展出。展覽期間亦安排多場音樂、舞蹈與系列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