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即將滿二十周歲,在六十多個國家擁有一百九十位記者會員的「國際調查記者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f Investigative Journalists, ICIJ),再次立功。
這一次,ICIJ邀請了一百零六家媒體(包括台灣的《天下雜誌》),約有三百七十位記者,跨國共事長達一年,全程保密毫無風聲走漏,聯合完成了《巴拿馬文件》,大快人心。從此以後,是不是天下太平,所有人都能恪遵人類一家、有錢出錢,以及「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古訓而誠實上稅,仍在未定之天。
儘管未定,這類國際新聞是很振奮人心。六年前是「維基解密」、三年前有史諾登,現在來了「巴拿馬文件」,那麼,三年之後會是什麼呢?不知道,但顯然會有更多。與此對比,卻有國際新聞選用的照片,造假弄虛。
這幅假照片的「苦主」是委內瑞拉,這個全世界石油儲存量最大,「榮獲」世界小姐后冠最多的國家。
最初造假的人是委國部落客,他們是昔日統治集團的受益人,不滿一九九九年以來委國的變化,於是假造照片,抹黑政府。過去,傳統精英先行刮走石油的大量收入,僅剩殘羹讓人分食。現在倒了過來,新政府重新分配石油所得,儘量雨露均沾,主要用途是擴充教育以及醫療服務,其次是成立基金,就地推廣,希望讓各個社區的在地生產事業,能夠起步與成長。
外交方面,委國積極結盟古巴,兩國聯手建立「我們美洲人的玻力瓦聯盟」(ALBA),強調國際合作及相互扶持,不是無端競爭而疲憊人力、破壞環境。具體作法也以石油作為後盾。委國(人口近三千萬)以低於國際價格的方式,依照約定,輸送石油至另十個聯盟會員國(人口四千餘萬),價格固然無法如同委國油價那麼低廉(兩個月前,委國油價漲了六十倍,但一公升仍然不到一台幣),但差額仍有可觀(人口不滿三百萬的牙買加,一年可能就達六億美元),指定用於社會項目(福利的提供、小型生產事業的啟動……等等)。
在這個轉型過程,舊有勢力還是盤據工商,乃至於官僚機器,因此,委國從內政至外交的新成績,雖有可觀,但舞弊徇私及執政經驗不足等等,確實也還存在。到了二○一四年六月,超過百美元一桶的石油,價格急速下降,滑落至三十至四十美元之譜,致使依賴石油取得外匯收入的委國,荷包大幅縮小。
此時,政治上在野、經濟大權還是在握的昔日掌權集團,更是加緊早在進行的「經濟戰爭」(刻意減產、囤積、盜賣轉賣等),使得民生物資的供應更形嚴峻,於是出現造假的照片,顯示百貨商場物資空空如也,家庭主婦推著也是空空如也的購物車,買不到家用物品。
然而,該幅照片是路透在颶風襲擊紐約之後,二○一一年在當地超市所拍攝。其後兩年,少數部落客轉傳,二○一四年以降,該照片進入大眾媒體至今,現身數百個新聞網站或實體紙媒。
最離奇的是,委國反對黨聯盟照樣引用該照片,並有評論說〈貧窮、短缺、鎮壓加上檢查:委內瑞拉沉痾加重〉。國際油價低迷,加上其他原因,委內瑞拉最近一年半的經濟,確實不好。奇怪的是,反對黨派不肯「如實」選用「唾手可得」的短缺證據,偏要使用假造的圖片,這就讓人納悶,難道短缺沒有那麼嚴重,跑了老遠還不能拍到合適的照片,於是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