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大學工設系學生鄭兆辰、羅方澤設計的「環保紙餐盒」。圖/大葉大學提供
【本報台北訊】大葉大學學生設計內含試紙的「視鮮保鮮膜」來檢測隔夜菜,試紙變紅色代表細菌超標,自我把關食安,獲iF海爾設計獎。
與德國紅點設計獎Red dot、美國Idea並列國際三大設計獎的德國iF設計獎。為鼓勵年輕設計新秀,總部位於中國大陸青島的海爾集團於二○一四年開始設立iF海爾設計獎,每年評選十件優秀作品,同樣吸引許多設計好手參賽。大葉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黃宓謙、鄭敘慈、張醫凡設計的「Testing fresh Cling(視鮮保鮮膜)」,可自我檢視食品安全,獲選為二○一六年iF海爾設計獎TOP 10,另一組學生鄭兆辰、羅方澤的「Green paper lunch boxes(環保紙餐盒)」,餐盒蓋撕下來就可以當餐具,則獲得二○一六iF學生設計獎。
鄭敘慈說,很多人會把吃剩的菜放進冰箱,隔天加熱繼續食用,但視覺上看起來正常的食物,不代表裡面沒有細菌,因此團隊設計視鮮保鮮膜,中間有試紙可量測食物的細菌情況,藍色代表仍可食用,紅色代表細菌超標。另一項設計「環保紙餐盒」,直接把餐具設計在紙餐盒蓋子上,在原有的便當紙盒上設計刀模,撕下來就可折成餐具使用,一共設計兩款餐盒,一款是蓋子變筷子,另一款是湯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