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昨天發表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植入術百例成果,八十七歲的患者楊先生(中)也出席。圖/台大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高齡一○一歲的盧先生曾中風,兩年來易喘胸悶,就醫確診為主動脈瓣膜狹窄,未及時處理恐導致猝死。三月接受「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植入術」,創下國內這項手術最高齡紀錄。
免「開胸」植入人工主動脈瓣膜,台大醫院團隊已救回上百人。醫師指出,「主動脈瓣膜狹窄」是可能使人「猝死」的嚴重心血管疾病,以往手術必須開胸、使用葉克膜,年長患者不易撐得住。新植入術免開胸、不必用葉克膜,可以「醒著」接受手術,手術傷口極小,象徵心血管病症治療邁入新時代,九十九年迄今,已造福一百零一名高齡病患,包括一名百歲人瑞。
八十八歲楊先生,數年前開始感覺胸悶,爬兩層樓梯就很喘,喜歡游泳的他,只是暖身下水、短短距離就氣喘如牛,檢查發現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轉至台大接受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膜植入術(簡稱TAVI),重新回歸正常生活,昨在天現身說法,感謝醫療團隊。
台大心血管中心主任江福田指出,「主動脈瓣膜狹窄」是常見的老年人退化性心血管疾病,大部分患者早期沒有症狀,隨著狹窄日益嚴重,運動時呼吸困難、頭暈目眩、暈厥等症狀,並因心肌缺氧,引發不同程度心絞痛,甚至導致心臟衰竭、猝死。
「心導管」置換 大幅降低風險
傳統外科開心手術,為患者置換人工主動脈瓣膜時,必須在胸口切開二十至三十公分傷口,對高齡患者來說,術後產生併發症,甚至死亡的機率不小;隨心導管技術和醫療材料科學的進步,高齡主動脈瓣膜狹窄患者,已可由股動脈穿刺,以「心導管」為患者置換人工主動脈瓣膜,大幅降低手術風險。
台大醫院心導管室主任高憲立表示,TAVI手術無須如一般傳統開心手術切開胸廓,手術期間心臟無須停止跳動,全程不需藉助葉克膜進行體外心肺循環。這種不開刀的「經導管置入」,手術時無需全身麻醉,僅在鼠蹊部開零點五公分傷口,兩小時即可完成手術,約五天即可出院。
高齡患者福音 需自費130萬元
高憲立說,TAVI手術雖然號稱是「高齡患者福音」,但健保不給付,自費約一百三十萬元。未來是否給付,健保署正與各大醫院密切商討、審慎評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