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創成功基因 陶作坊以實力 打造國際文創品牌 郭士榛 |2016.04.02 語音朗讀 369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陶作坊創作不同的茶具器皿,以器引茶,引發出茶葉的特質。圖/陶作坊提供 陶作坊創作不同的茶具器皿,以器引茶,引發出茶葉的特質。圖/陶作坊提供 陶作坊創作不同的茶具器皿,以器引茶,引發出茶葉的特質。圖/陶作坊提供 「陶作坊」、「不二堂」品牌的創辦人林榮國。圖/陶作坊提供 飲茶器具隨不同時空環境而有所不同。圖/陶作坊提供 除了製茶器,不二堂創造「混種」自製私房茶,滿足年輕消費者的獨特風格。圖/陶作坊提供 「不二堂」標榜茶要混得好才好喝。圖/陶作坊提供 不二堂的混茶吸引年輕人及原本不喝茶的族群。圖/陶作坊提供 陶作坊的老岩泥手捏體驗營,訪客可捏出專屬自己的茶杯。圖/陶作坊提供 1983年成立「陶作坊」是從創作第一把小壺開始的,40年前早在眾人高喊經營文創品牌之時,他們就做到文創產業的規模。他說:「想讓消費者透過作品來感受藝術之美,就必須先為消費者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感受,而這個過程也就是在創造市場的定位和行銷的利基。」 濕淋淋的雨天,來到台北市永康街的「陶作坊」訪談創辦人林榮國,他的言論和態度一向給人勇氣和正面能量。林榮國表示,他投入專業陶瓷茶器開發已三十三年,始終秉持著匠心獨運的精神,將研發、設計、生產到銷售整合為一,打造陶作坊為國際知名文創品牌。 一九八三年成立「陶作坊」,從創作第一把小壺開始,林榮國感受到陶瓷優美的弧線和耐人品味的釉彩和紋理,都源自於貼近生活的各種細節。「想讓消費者透過作品來感受藝術之美,就必須先為消費者創造出獨一無二的感受,而這個過程也就是在創造市場的定位和行銷的利基。」 目前擁有「陶作坊」、「不二堂」品牌的林榮國表示,「茶」是多變的文化,也是日常用品,他想將茶文化推廣給社會大眾,因而拋棄當陶藝家,投入另一種創作,也就是茶器的開發。林國榮強調,不論生產一只壺或上萬只壺,都應該用追求藝術的態度看待。 林榮國大學時期學的是工藝,但在眾多工藝項目中,他只願跟隨陶藝大師吳讓農習藝,並熱心投入陶藝創作。林榮國說,畢業後除在陶藝教室教陶藝,自己也做一些菸灰缸、盆栽等小陶藝品,在公館、頂好鬧區擺攤販售。他回想擺攤日子的某天,一名女性過客看中一個要價五百元的小盆栽,二話不說就買了,以當年的物價來說,這位客人的出手相當「大器」,這讓林榮國知道「只要東西好就會有人喜歡」,更確定他走向陶藝的決心。 藉著用品提升生活 林榮國表示,他心中常思考,做一名陶藝家,只能生產幾項作品,無法服務大眾,「我想只有提升日常用品、器材用品品質,幫助民眾提升生活水平,才能讓人們生活更美好。」但他一直想不通該做什麼?有一天在陶藝教室,林榮國正在拉坏,他的學生建議「老師可做茶具的生活用品」,這句話改變林國榮的人生。 人人都要喝茶,飲茶器具會隨不同時空環境有所不同,林榮國因而有了製作茶具的念頭。「用台灣的土做屬於自己的創作」,他開始從周邊茶具做起。林榮國認為「透過文化與創新才能賦予產業價值」,他說:「早在四十年前就有經營品牌的想法。經營策略先求好再求大:第一個十年,專攻茶器具、生活陶藝品的開發、創作,打好專業基礎;第二個十年開始進軍中國、日本市場,做好品牌規畫;第三個十年,往歐美市場布局。」 至今「陶作坊」已歷經三十三年,林榮國對自家產品的期待,是從餐廳走向客廳,再到起居室,如同知名歐洲瓷器品牌,許多人買來不是拿來用,而是拿來看的,因為產品已達家居時尚擺飾的水準。「其實喝茶也是一種生活美學的探討,為了讓消費者享受喝茶的樂趣,就要創造不同茶具器皿。」林國榮認為,茶是純天然植物,而茶具製作也是採天然物料的「土」,兩者相呼應,達成他推廣、創作的心意。 上海世博一「泡」而紅 「走了三十個年頭,我們準備好了!」林榮國說,全球五十多個直營通路、上百個據點、旗下三百多名員工,陶作坊一步一腳印,早在眾人高喊經營文創品牌之時,他們就做到文創產業的規模。 林榮國說「陶作坊」的產品,不僅嘗試形、色的突破,更著眼使用和概念上的創新,像是考量節省水資源提倡的「乾泡法」;老岩泥系列讓不同發酵程度的茶都能充分展現特色;懷汝系列於現代體會宋代汝窯的精神。此外,努力推廣「以器引茶」概念,「喝什麼茶,搭配什麼壺,合器才能生好茶。」 採訪過程中,工作人員前來奉茶,讓人回想起二○一○年在上海世博會台灣館,參觀民眾一走進希望之樹,就有服務人員在入口處奉茶,正是由「陶作坊」負責,每天奉茶四千杯,每一杯茶都是現泡,這項台灣茶文化的貼心服務,當時掀起很大回響,也將東方茶文化雅致之美推廣至國際舞台。同時也激起林榮國的信心,可以對外談「陶作坊」的品牌、創作理念和心路歷程的分享。 林榮國透露,早年在台灣許多大型百貨公司,像是力霸、新光、SOGO、永琦等百貨公司都有「陶作坊」專櫃,因為有百貨經營的經驗,三十年前,當大陸第一家百貨「盈科」在北京成立時,即受朋友邀約去設櫃。「到中國經商因為文化的差異,尤其是三十年前,遇到的困難很多,但我想既然進入中國,遭遇問題都要用正面態度去面對。」 林榮國為展現「陶作坊」的營運實力,讓大陸人親眼見到工作團隊的能耐,他特別爭取在「盈科百貨」一樓舉辦「拈花惹草.茗閒情」展示會,結合茶藝、花藝、陶藝辦展覽,林榮國說:「進一個市場一定要有創意展現,讓對方眼見為憑,看到自己的能力,同時累積經驗,可以做為和其他廠商洽談的資本。」林榮國在中國大陸發展,就是以做事「成果」做為突破困境的方法。 龜兔賽跑堅持最後 林榮國坦承,近期大陸進入電商時代,尤其是習近平打奢政策推出,零售通路受影響,面對問題「陶作坊」又創新談「五感體驗空間」,舉辦花藝、茶藝、陶藝,和身心靈美好有關的座談,進入網路行銷,創造個性化需求,打造通路多元的立體營銷時代。 以企業文化的經營理念使「陶作坊」在大陸市場扎下根基,但三十年來,林榮國眼見大陸不論在各方面都是跳躍式的進步,縱使是軟實力也如狼似虎的在學習,林榮國強調,台灣人定要認清此一事實,凡事要反思,除保有自身優點外,更要勇於改善,要像個滾動的石頭增強自己實力,尤其現在要進軍大陸的品牌,更要準備充足、實力也更紮實,才有生存機會。最後林榮國以「龜兔賽跑」的故事,提醒國人,一定要保有烏龜動作雖慢,卻持續前進的精神,達到最後的勝利。 永康街上開茶店 強調高CP值與獨特體驗 生活可以變化多端,喝茶自然也可以更靈活多姿。時尚品味、藝術交流和跨界交談,都可以是感動人們的多元體驗。為喚起消費者對於茶藝的喜好,林榮國在觀光客喜歡遊逛的永康街、麗水街上設立「陶作坊」、「不二堂」商店,除了銷售茶器、茶葉外,同時舉辦老岩泥手捏體驗營,中外旅客在這裡可以捏出自己喜愛的茶器。 來自日本的林小姐,參加陶作坊的老岩泥手捏體驗營,先讓心靈進入陶藝世界,再準備老岩泥粗胚,接著細心的、慢慢的捏製,再落款,完成專屬自己的茶杯,每個步驟都獨特細緻。現場會準備東方美人茶或紅茶搭配不同點心,她表示,這真是美好的手捏陶時光,輕鬆自在又舒適,超讚的環境,很適合帶外國朋友去體驗。 黃先生深覺不二堂也很有實力,可以在永康街打出比芒果冰還要有名的茶類冰,他直呼真的很讚,茶及茶具都很棒。童先生認為,「陶作坊」、「不二堂」都是永康街值得看的店,CP值(性價比)高又好。 林榮國希望能透過陶藝,讓每一位客戶都能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真正做到公司宗旨「追求意義,創造價值」,不斷開發新的茶器具組合,服務消費者找到自己想喝的茶葉。 鶯歌老街不二堂 泡茶開講下棋享茶時光 你試過台灣老茶和三峽碧螺春混茶的滋味嗎?金萱烏龍和鐵觀音相遇會呈現什麼樣的香氣和口感?以混茶著名的不二堂,四月二日起落腳鶯歌老街創建旗艦店,打造三十四席「社區設計茶店」,重現記憶中大樹涼蔭、泡茶開講下棋享受專屬的茶時光,以及和朋友喝茶的舒心自在。 林榮國指出,鶯歌老街是專門陶藝茶器所在,卻沒有一個可以享受茶時光、茶香的茶店,原本在鶯歌老街「陶作坊」就已有兩間店,如今再設「不二堂」旗艦店,與其說為觀光客,林榮國更是以鶯歌當地住民著想,可在休閒午後自在享受生活溫度,也是和好鄰居放鬆歇腳舒緩情緒的地方。 林榮國表示,「陶作坊」的產品都是「匠心獨運」執著於創新,但如何吸引年輕人或喝咖啡族也願享受喝茶文化,於是他打造「不二堂」的品牌,翻轉品茗的思惟。不二堂以喝好茶、用好器以及譜出飲茶的好心情為主要訴求,打破長期以來喝茶的框架,提出「自己的茶自己混」的概念,充滿個人風格及創造個性的趣味,原片好茶的自然風味,深受年輕朋友的喜愛。 喝茶時選對器具,可以提升茶湯的香味,林榮國說明,現在公司有陶土、青瓷、老岩泥等泡茶壺,搭配「不二堂」用紅、黃、綠不同茶罐中的茶葉,像是老岩泥是泡紅罐中重發酵的茶、青瓷是泡綠罐中不發酵的茶、陶土壺是泡黃罐的中發酵的茶葉。「以器引茶,引發出茶葉的特質」,透過「不二堂」的品牌包裝,「混茶」的新鮮感,使消費者更容易接近茶文化,也是茶產業的創新。 前一篇文章 中印兩國合作辦學 廣西培養東盟工匠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禁摩限電開鍘 深圳快遞業出現離職潮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大陸產業發展】冠旭電子 在工廠裡栽出森林 作者其他文章楊景翔 考上大學終於翻轉命運王金櫻如今唱戲為藝術王心心再創南管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