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禁摩限電開鍘 深圳快遞業出現離職潮

 |2016.04.09
2013觀看次
字級
2013年3月20日深圳實施「禁摩限電百日行動」,交通警察在全市設置70個查處點。圖/中新社
一名送貨員騎著滿載快件的電動車在南京街頭送貨。圖/中新社
近年來,摩托車成為一部分大陸民眾返鄉的交通工具。準備騎行返鄉的外來務工人員,在福州森茂加油站免費加油。圖/中新社
越南人口九千多萬,摩托車卻高達二千五百萬輛,幾乎每三人就有一輛,成了名副其實的「摩托車王國」。圖/中新社

深圳日前「禁摩限電」雷厲風行,扣留近九百人次,以及多達一萬七千多輛車,引起輿論高度關注。有人直指這是懲罰窮人的政策,逼得快遞員只能在早上五點多起床收派件,以避開交通警察。這種現象,也讓快遞業務直線下降,甚至出現離職潮。

【本報綜合報導】日前深圳為降低交通事故傷亡率,雷厲風行「禁摩限電」政策,取締扣留近九百名人員,以及多達一萬七千多輛車,卻沒想到這項政策影響了當地快遞業,快遞人員無法開車送件萌生辭意,引起媒體高度關注。

據了解,所謂「禁摩限電」,是深圳從二○一二年全面啟動的政策,全市限電的區域包括五百二十二條限行道路、二十二個限行片區,以及一條嚴管示範路。當地的交通警察表示,分析交通事故數據後發現,電動自行車的交通事故傷亡率明顯高於其他交通事故,危害性較高。以二○一五年數據為例,深圳有關電動車的交通事故共造成一百一十四人死亡,占全市因交通事故致死人數的百分之二十六點四五,約四分之一。

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然而,以電動車為主要送貨交通工具的快遞行業,在這次行動中卻受到嚴重衝擊。據統計,二○一五年深圳全市收派加件量達到二十一點六五億件,全市人均收寄一百二十九件。

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根據《華西都市報》報導,為了避開交警的盤查,快遞人員只好趕在早上五點多起床收派件,等到交警上班後便停止工作。但由於白天無法收件,快遞業務直線下滑。

「昨天晚上我們的一個快遞員,夜裡十點騎三輪車去派件都被查扣了。現在我們的快遞員都在辦公室休息,不敢出門。」圓通快遞深圳龍崗吉龍營業廳主管嚴女士說,她所在的營業廳,至少有七個快遞員被查扣過,大多數快遞員購買的電動車,「收發件需求那麼大,電動車標準低了的,派件量根本達不到,一次只能送幾個包裹,肯定不行」。

她表示,她所在的大型營業廳,光快遞員就有一百一十名,快遞員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就是電動(機動)三輪車。「禁摩限電」行動對於他們的影響實在很大。以前每日平均接件量達八萬件,如今降到了一萬多。

另一位韻達快遞深圳龍崗區新屯負責人劉先生表示,快遞員之所以使用電動兩輪車或電動(機動)三輪車收發件,一是快速便捷,麵包車或貨車無法通行的地方,上述兩種交通工具可以順利送達;二是成本低,可減輕快遞人員的負擔。

劉先生認為,「快遞員是解決快遞最後一公里」的人,一旦限制交通工具,影響自然很大。「如果說快遞員交通違規,交警可以處罰,也可以加強培訓,但不能直接扣車啊!」

為了合法,快捷快遞深圳坪山分公司負責人表示,目前只能用麵包車送件,麵包車去不了的地方就用手推車,收派件的速度慢了不少。「平常每天的派件工作在下午兩點左右就完了,但現在到下午六點,很多快遞員還在路上;平常收件工作在下午五、六點鐘就完成的,現在要忙到晚上九點、十點,回家睡覺就十一點過了。」

傳離職潮 不敢大意

《南方日報》報導,根據深圳市郵政管理局二○一五年數據,深圳全市收派加件量達到二十一點六五億件,快遞的業務收入達人民幣二百二十二點九七億元,若以每件平均人民幣一百六十元的貨值計算,已支撐起人民幣三千四百六十四億元的社會銷售額。但目前末端快遞仍以兩輪、三輪電動車為主,在深圳原關外地區,電動三輪車占快遞運輸工具總量的九成。

由於傳出離職潮,深圳交警局也不敢大意,該局指揮處處長劉曉定表示,已經和行業協會聯繫,雖無法提供較準確數字,估計約有一千名快遞員離職,主要集中在部分使用違規電動三輪車為主要工具的中小快遞企業,離職率達百分之十至二十不等,大型快遞公司和大配送點波動不大,協會反映暫不影響行業正常運行。深圳交警也表示,針對近期快遞行業協會的訴求,已經落實增加五千輛備案電動自行車的配額,後續根據行業情況進一步協調增加配額。

此外,在這次整治行動中,備受外界爭議的還有「獎勵」問題,凡是查處非法營運的三輪車和拘留無證駕駛的當事人都會有獎勵。不少人認為政策不合理,且質疑資金是否屬於政府財政支出。

深圳市交警表示,問題的確存在,相關部門已經責令,公布該項目的龍華街道辦立即整改;但獎金並非交警局發放,來源管道尚不清楚。

懲罰窮人法律? 呼籲找到平衡點

【本報綜合報導】由於「禁摩限電」牽涉到許多民眾的生活,網路上的反對聲浪幾乎是一面倒,甚至官方媒體也抱持批評態度,包括法律依據、執法方式、備案配額等。

香港《東方日報》一名獨立評論員寫道:「一項政策如果不考慮窮人的利益,並且無懼輿論與道義譴責,侵害窮人權利之後還要有一輪新的掠奪,這種政策純粹是在折騰窮人。折騰窮人,等於是在積攢仇恨。」

但這位獨立評論員也指出,隨著快遞、送餐行業的崛起,穿梭於大街小巷的電動自行車和電動三輪車愈來愈多。「他們速度很快,橫衝直撞,逆行猛拐,根本不管信號燈,對於正常上路的機動車和行人構成潛在威脅。因此也有不少人早就主張要嚴厲整治電動車。電動車問題,成為每一個城市面臨的棘手難題。」

大陸中新社也刊出新聞評論,認為深圳「禁摩限電」正如港劇《法不容情》,是法、理、情的糾結,「雖然法律面前每個人並無強弱之分,但城市管理水平卻有高低。這就要求深圳完善城市管理細節、提升執法水平,讓市民共同維護法律,讓受到處罰的人,口服心也服。唯有找到市民需求、快遞行業發展和電動車違法整治三者之間的最佳平衡點,這次『治亂改革』才能收穫更多掌聲。」

《南方日報》報導,深圳市交警局指揮處處長劉曉定表示,「禁摩限電」的範圍包括原特區內百分之八十五的道路,原特區外中心城區主要集中在主、次幹道公交、地鐵覆蓋率高的區域,其他未限行區域、道路,二輪電動車可以通行。

局長徐煒表示,深圳道路資源緊缺,路權爭奪激烈,交警推出一些限制性措施的同時,也在思考如何讓更多使用族群共享道路資源。「透過這次『禁摩限電』整治,在快遞業轉型升級中間,特別在運輸方式、運輸工具方面,我們有能力也有信心打造成深圳的一個樣本。」他呼籲城市管理者用智慧共同解決這一難題。

價格低廉進口快 造就摩托車王國

【本報綜合報導】原意以減少交通事故的「禁摩限電」政策,引發喧然大波,反映出近代城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困窘。

一如與中國大陸相鄰的越南,由於摩托車有快捷方便的優點,加上「中低層消費者能夠買得起,上牌照僅花三十多美元,每年的稅費也就幾美元,加上越南屬熱帶季風氣候,騎車時無須為冷暖擔憂。」陸媒報導,民眾還將摩托車作為身分象徵,因此,人口僅八千萬,卻有一千七百多萬輛摩托車,每年還以幾十萬輛的速度增長,成了不折不扣的「摩托車王國」。

當地的交通建設趕不上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變化,交通堵塞成為當地最棘手的難題之一,也是促使行車靈活、停車方便的摩托車在越南走俏的主因。

更重要的是,一九九九年中國大陸摩托車以日產摩托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價格,大舉進軍越南市場,不到兩年時間就占領越南市場的半壁江山。光是二○○○年,越南就從中國大陸進口了一百萬輛,無論是嘉陵、輕騎、隆鑫、金城、宗申等都成了行銷越南市場的名牌。

越南《人民報》國際部主任黃蓮女士說,「別小看這數字,它使許多人的夢想成為了現實。過去買一部車的錢現在能買三部,就連農民都買得起了。」當地民眾只要有摩托車,甚麼都能載運。一位攝影師唐.科恩(TonKoene)於二○一五年在越南街頭拍攝到許多摩托車超載的景象。

「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是越南人不能使用摩托車運送的,肥豬、巨大的汙水管道、竹竿、紙箱,甚至整個家庭(包括祖母和狗)。隨著經濟發展,擁有摩托車已經成為越南人顯示財富的象徵,就像其他國家的人擁有汽車一樣。」科恩說,越南摩托車占越南所有交通工具的九成以上,因為即使普通汽車,對於普通越南人來說也過於昂貴,而且在擁擠而狹窄的街道中很難穿行,更不用說找到停車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