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健壯(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洪秀柱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可以用四個字來預測這個黨的未來:右傾趨統。
國民黨本來就是個右傾政黨,而且右傾在政治理念上也無可厚非。但有什麼樣的領導人就有什麼樣的政黨,洪秀柱早已內化並且外顯的「訓導主任性格」,卻很可能讓國民黨的右傾色彩愈發強烈,甚至不知不覺走上極端右傾的路線。
另外,國民黨雖然本來也是個趨統政黨,但卻是緩統而不急統,兩岸政策的主旋律唱的也是維持現狀。但洪秀柱參選黨內總統初選時的兩岸主張,卻逾越了維持現狀的規範,趨統傾向太強,否則也不會逼得國民黨非換柱不可。如果洪秀柱接任黨主席後,堅持要落實她參選總統時的兩岸主張,可以預見,國民黨唱了多年的兩岸主旋律,勢必將改曲換調,是不是會更進一步與北京隔海唱同調,更令人憂心。
而且,洪秀柱並不是一個理念型的政治人物,她雖有趨統本性,但這祇是感性趨統,而圍繞在她身邊的那些策士,卻都是理性趨統的學者,他們的趨統論述當然會強化也放大了洪秀柱的趨統本性,她在參選總統時提出的「同表一中」與「不能提中華民國」等主張,就是受這些策士的影響。
但當了黨主席後的洪秀柱卻必須警覺:她那些策士的主張,不利於國民黨,更不利於台灣。例如「各表一中」與「同表一中」,雖祇有一字之差,但在實質上,「各」是主權在我,「同」卻是主權讓渡,一字之差確是差之千里,讓台灣處理兩岸關係的籌碼盡失。
洪秀柱另一個要警覺的問題是:她之所以當選,也是因為受到極端右傾趨統黨員的支持所致,其中黃復興黨部更是主力中的主力,從踴躍投票黨員都是年齡偏高者,甚至不乏拄拐杖投票者,就可見一斑。
但殘酷的現實卻是:黃復興即使曾是國民黨的資產,但時移勢遷,現在卻成了國民黨的負債。國民黨若還有東山再起之志,就不能再對有如基本教義派的黃復興殘餘勢力有所依賴,就像民進黨必須擺脫台獨基本教義派一樣,否則,一個被舊勢力綁架的政黨,怎麼可能復活新生?當然,更不可能與「天然獨」的世代接軌換氣。
洪秀柱的任期到明年八月,她若真有改造國民黨的決心,就必須要做到「防右,主要是防統」,她要換掉舊策士,延攬新策士,要像「小站練兵」那樣,替國民黨訓練一批新軍,否則,在舊勢力中重建廢墟,那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