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詩歌雜體詩中有十二屬詩。這種體的詩,有十二句,每句首字都是按順序分別用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字屬性的字。南朝的陳沈炯以十二屬寫的〈十二屬詩〉: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嘯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雞砧引清杯。
狗其懷物外,豬蠡自悠哉。
古詩雜體詩有八音詩,也稱「八音體」、「八音歌」。這種八音體的詩為五言,共十六句,從第一句起,每隔一句的第一個字按順序用金、石、絲、竹、匏、土、革、木這八個字。南朝陳沈炯以這種詩體寫了〈八音詩〉:
金屋貯阿嬌,樓閣起迢迢。
石頭足少年,大道跨河橋。
絲桐無緩節,羅綺自飄飄。
竹煙生薄晚,花色亂春朝。
匏瓜詎無匹,神女嫁蘇韶。
土地多妍冶,鄉里足塵囂。
革年未相識,聲論動風飆。
木桃堪底用,寄以答瓊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