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國原住民農夫代表昨日參加「二○一六國際原住民生態農夫結盟會議」,並共同簽署「台灣宣言」。與會者在台灣原住民帶領下一起共舞。圖/胡經周
【本報台北訊】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原住民,是氣候變遷危機最直接受害者,九個國家的原住民農民齊聚台灣,昨天宣布將採取具體行動,捍衛自己的文化,包括鞏固傳統農業、持續保種、拒絕使用基改種子等,並要求下任總統蔡英文與各國領導人,要實踐進步性的原民政策,支持在地經濟、保護原民生態系統。
「國際原住民生態農夫走動式工作坊」是由原住民獨立募款,自己舉辦的活動,首度移師台灣舉辦,共有包括澳洲、印度、馬來西亞、尼泊爾、菲律賓、新幾內亞、泰國、荷蘭等國家的原住民農夫與學者共近百人參與。
昨天代表們於會議中共同表示:「原住民的社群因氣候變遷、扭曲的經濟與發展政策而面臨許多問題,也因政府、企業對我們土地造成種種威脅,我們是農夫,我們的力量微弱,因此聚在一起尋求解決之道。」
昨同時簽下台灣宣言,內容為,原住民社群將組成更強大的聯盟,去面對氣候、經濟、文化、政治的威脅,將珍惜與傳承固有的農業、採集、捕魚、狩獵等傳統並持續實踐。
宣言也強調,將持續保護並使用在地種子,這些種子在自己的土地長大,也會有能力隨著土地而演化,並指出不會使用基改種子。
找回傳統作物
與農業智慧
本次會議籌畫人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所長林益仁表示,除了耕作之外,各國原住民農業的共通性就是取材於大自然,生活領域中可以取用、食用的動植物,都是農業的一環,因應氣候變遷,驅使原住民找回傳統的生活智慧,以達到與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國際原住民生態農夫走動式工作坊」首度移師台灣舉辦,台灣原住民的製糖技術、木雕藝術、還有產銷能力、生態農業發展等,都讓來自國外的原住民農民眼睛為之一亮,希望向台灣學習,突破家鄉的生活困境。
本次工作坊原住民農夫們自三月十日開始,共到台灣走訪約十天,期間陸續拜訪台東都蘭部落的樹皮工作坊、木雕工作室、阿里山來吉部落體驗製糖、咖啡產銷經營,還到新竹石磊部落觀摩泰雅族民族農法,也到高雄那瑪夏了解當地原住民如何突破風災農業困境。
製糖、產銷咖啡
國外原民好驚艷
來自新幾內亞的Ben Ruli說,他的家鄉也種很多甘蔗,可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把甘蔗製作成紅糖,族人只能把甘蔗廉價賣給大企業,再花錢買糖來用;因此當他到來吉部落體驗製糖方法之後,大為驚喜,想把製糖技術帶回去分享給族人,來改善生活。
阿里山來吉部落自產自銷咖啡,也讓國外農夫好羨慕,Ben說,他們家鄉也種植很多咖啡,但是族人不知道怎麼烘焙咖啡,只能把生豆低價賣給大公司,他說,來到台灣看見生豆烘焙機,真想直接帶一台回去。
台灣都蘭部落藝術家Siki Sufin以漂流木為材料,製作出特色木雕,也讓各國原住民佩服不已,馬來西亞的Yahuda Tungang想邀請Siki Sufin 到當地去教學。都蘭部落前頭目巴奈達力功以樹皮製作袋子,也讓馬來西亞原民想到,過去部落耆老也有類似技術,不過已失傳,希望再向都蘭耆老學習。
新竹石磊部落有「有機農業村」的美名,當地泰雅族羅慶郎根據耆老的傳統知識,利用山上雜草與蔬果發酵調製成營養液,取代有機肥料,也讓國外原民好奇不已,紛紛向他請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