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字的人 一輩子都在找筆 好筆知多少

文與圖╱侯吉諒 |2016.03.17
3549觀看次
字級
書法風格的創造不是加法,顏真卿加柳公權不會創造出新的風格,要學得透徹才有用。 圖╱侯吉諒

文與圖╱侯吉諒

1、學生請我試筆

二○一五年夏天,一位學生拿了幾枝筆來,說是要請我試筆。

我一般不會幫學生試筆,通常學生買毛筆一定得自己先試、記錄使用心得,有了一定的經驗之後,再來問問題,這樣學生的收穫才會大,如果只是來問答案,通常不一定有收穫,因為我覺得好用的筆,學生並不一定適用。

學生知道我的規矩,所以趕快說:「這是一位做筆老師傅的筆,他看到老師的字,很激動,特別為老師做了這些筆,要請老師試用。」

多年來,我做過二、三十種毛筆,認識大陸不少做筆的師傅,他們常常寄筆來請我試用,台灣的師傅倒是從來沒碰到過。

台灣政府一直自誇是中華文化正統繼承者,書法雖然曾經長期列為學校的課程,但事實上一直不被重視,一九九○年代以後更正式廢止書法教育,和書法相關的產業忽然失去學生階層這個龐大市場,筆墨紙產業快速萎縮,埔里做紙的廠商從數十家到剩下五家,做墨條的剩下陳嘉德一人,做筆的,也都漸漸熄燈歇業。

因此學生說有做筆的「老」師傅做了筆要給我試,確實很好奇,但也有點不放心,台灣,現在,還有高明的做筆師傅嗎?我問學生做筆師傅的名字,學生竟然說,只知道姓張,名字沒問。這也是許多人的通病之一,有些學過書法的人來學書法,問他們以前跟誰學,很多人都回答不出來,老師姓誰名啥都不知道,或不想知道、或覺得沒有必要知道,就表示不夠尊重,沒有尊重之心,又如何可能學好一門技術或學問呢?

後來知道這位做筆師傅姓張,做筆是家傳技藝,原本已經退休,偶然見到我的字,竟然又興起做筆的念頭,而且欲罷不能。試筆之後,我讓學生帶去作品和修正的意見,學生說,年屆七十的張師傅經常半夜苦思改進的方法,因為我的要求有相當的難度。

說我的要求有難度,其實是找到好筆不容易。

2、找筆與用筆

寫字的人一定一輩子都在找筆,找可以寫各種字體的各式各樣的毛筆,即使有了好用的毛筆,看到同樣規格的毛筆,還是會忍不住再買。

書法字體和毛筆的規格有密切關係,特定大小的字體,需要一定規格的毛筆,才容易表現。毛筆的規格,講究的人會要求直徑、出鋒長度、毛料種類;但其實這只是粗略的規格,要找到真正適用的筆,除了筆的外形規格外,筆毛種類、筆毛整理的工法、配鋒比例、以及製筆的方法,才是真正的關鍵,外型上相同的毛筆,往往有完全不一樣的表現能力。

我教學生有許多厲害的絕招,其中之一,就是用毛筆改正學生的壞習慣。每個人寫字的習慣不同,難免會有各別的毛病,例如太快、太慢、太重、太輕,等等,有時無法從寫字方法上修正,就必須改變使用的毛筆或紙張,因為工具改變,寫字的方法就要跟著變,無形中就可以修正錯誤的方法。

改變工具修正書寫方法,前提是老師要了解各種工具材料的特性,二要精密觀察學生的寫字習慣,三要願意這樣教。

「保守祕密」是許多行業維持獨特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維護智慧財產權的必要手段。所謂江湖一點訣,說破可能沒什麼,但沒說破的話,可能一輩子也搞不懂,也就永遠進不了真正的堂奧。書法也是一樣,沒有到一定的程度和關係,老師通常不會傳授「真正的」「不傳之祕」,甚至是老師傳授了,學生也不當一回事,因為太過聰明的學生通常會選擇性吸收,只聽訣竅的結果,就是真正的功夫沒學到。

書法教學通常充滿各式各樣的爭議,讓書法的學習更加困難。我曾經收過一個學生,拜遍所有北部可以舉出名號的書法老師,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因為同樣的事情,不同老師的說法都不大一樣」,所以他只好找很多老師,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答案。

這個學生的做法看起來有點道理,事實上不對。因為跟隨老師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和關係,即使老師有心教,學生也學不到精華,甚至老師明明已經教了,但學生卻覺得不重要。

書法風格的創造不是加法,顏真卿加柳公權不會創造出新的風格。知道各家祕法其實也沒有幫助,要學得透徹才有用。

例如用筆這件事,我研發了各種標準用筆,楷書、隸書、行書,大字小字,各有相對應的毛筆,大部分學生都會期待程度到了以後可以用我研製的毛筆,但也有學生用了以後覺得不好用,而回去使用他原來用的、在市面上買的毛筆。

我研製的毛筆因為表現性比較大、細緻,毛筆筆毛非常靈敏,需要比較高明的技巧才能控制,因此並不適合太過粗放的寫法,而且也需要一定的時間適應,如果停留在原來的書寫習慣中,就沒有辦法提升書寫技術,但很多人通常都只用一種毛筆,因為已經習慣了。

3、建立正確的習慣

學習書法,就是建立正確的書寫習慣,寫字的技術必須熟練到成為習慣,才能隨心所欲的寫字;學習書法,除了學習正確的習慣,更重要的,是排除錯誤的習慣。

因錯誤的習慣(包括觀念、方法),都會阻礙正確方法的學習、接納、吸收,進步空間很小。許多人花了很長時間學書法,但進步不大,原因就在沒有排除錯誤的方法。

正確的方法比盲目努力更重要,寫字要先寫對,然後再寫多。書法是高度技術的書寫,所謂的高度技術,就是要有正確的方法,從執筆、沾墨、運筆、結構、行氣,都需要一定的訓練,而不是只有熟練而已,很多人學書法,只是一味的埋頭苦寫,卻不在方法、技術、工具、材料上講究、改進,如同一個人每天去跑步,但不知方法、沒有經過訓練的跑步,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變成奧運選手。

毛筆的使用也是如此,任何一種毛筆都有其特殊的、一定的表現範圍,我對好筆的定義,是在書寫者最不必刻意控制的情形下,可以寫出他要寫的字,就是好筆。

傳統上,選擇毛筆要有「齊尖圓健」幾個原則,但這只是非常粗略的原則,要選擇好寫的毛筆,光是「齊尖圓健」還遠遠不夠,從根本上說,還是得看寫什麼字體、寫多大、以及用什麼紙張等等。

字體不同,毛筆種類也不同,一般行草楷用狼毫、篆隸用羊毫或兼毫,也有人用羊毫寫行草,沒有什麼好壞、高低的分別,主要還是看個人習慣,學生通常不懂,所以就是看老師怎麼教。

但老師教的也不一定對,這其中的好壞、對錯、高低,必須以經典書法作品作為標準,例如「北宋四家」:蘇東坡、黃山谷、米芾、蔡襄,他們的書法風格不同,他們使用的毛筆種類也有很大差別,同樣是行草,還是得看是什麼風格的行草來決定用什麼樣式的毛筆,不能一概而論。簡單來說,寫出來的字接近字帖,就是對的,不然寫什麼不像什麼,那就不是練書法,而只是用毛筆寫字而已,沒有正確的方法,毛筆再好也沒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