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作家 黃效文:紀錄奇幻仙境的變化 郭士榛 |2016.03.13 語音朗讀 179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探險隊友在巨樹根下合影。圖/天下文化提供 書名:《文化腳印》 《自然足跡》 作者:黃效文 出版社:天下文化 圖/天下文化提供 書名:《文化腳印》 《自然足跡》 作者:黃效文 出版社:天下文化圖/天下文化提供 不丹女孩。圖/黃效文攝 雪地中的狐狸。圖/黃效文攝 黃效文探險時都在帳棚內生活和工作。 文/郭士榛 圖/天下文化提供 《自然足跡》、《文化腳印》是黃效文二○一四至二○一五年再度探訪台灣和鄰近國家的回憶,書中令人驚豔的是那一百多幅圖片,帶領讀者進入多數人一輩子都不可能造訪的「奇幻仙境」。 你見過掛在絕壁上的「懸棺」嗎?國際知名探險家黃效文,為了保存大陸西南境內已消逝民族「僰人」的「懸棺」文化,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帶領探險隊員將自己懸吊在四川麻塘壩獅子絕壁上,再將一根根新木條插回懸棺下代替原本的朽木,防止懸棺摔落。 因為探險,看到瀕臨損壞與絕跡的事物,讓黃效文投下心力做保存文物、動物保育等事蹟的例子舉說不完。黃效文認為,身為探險家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提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前文化部長龍應台曾形容黃效文有一種氣魄,「把自己給出去,給天、給地、給大江、給大海」,很像古時候的張騫,在那個時代敢走遙遠的路。 黃效文說:「我從小的願望並不是成為探險家。」出生香港的黃效文是家中獨子,從小因為調皮不愛念書,讓他父親感到很頭痛。直到他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攻讀新聞及美術,才是他人生的轉捩點,讓他日後有機會從事採訪工作,並當起業餘攝影師。 黃效文表示,三十年前,中國是個封閉的國家,而美國圖書館裡一些早期國外探險家探訪中國邊區的著作,充滿了誇大與錯誤解讀。偏偏黃效文的個性是喜歡探訪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一直想入中國偏遠地區進行探險活動。這份願望,到一九七四年他進入《國家地理雜誌》後才實現。三十年來他率探險隊,是以專業知識和先進設備,深入中國及邊境進行探險考察。 行程滿檔著作等身 日前甫出版的《自然足跡》、《文化腳印》並非黃效文出版處女作,而是他探險紀實系列的第十五和十六本書,當大家都驚奇他日日不同行腳,行程滿檔又忙碌,還可以著作等身。黃效文稱,他的文章都是探訪時立即現場寫,「若要留到日後再寫,會因為記憶改變而沒有現場紀實感」,因而他集結成書的速度自然就搶時效了。 《自然足跡》、《文化腳印》兩本書,很多都是二○一四至二○一五年他再度探訪台灣和鄰近國家的回憶,算得上是一位探險家、文化保護者、攝影師、旅行作家,面對人類與自然拔河中的人文關懷。書中令人驚豔的是那一百多幅圖片,帶領讀者進入多數人一輩子都不可能造訪的「奇幻仙境」。 其中《自然足跡》十七篇探訪紀實包括台灣的小琉球、綠島、蘭嶼等重要外島,以及日本、緬甸、北海道、不丹、尼泊爾、西藏、海南等地。以日本來說,黃效文表示,每年冬天他會到北海道,置身冰凍的自然環境中看鶴、海鷹和其他的野生動物,為了拍些可留傳的影像,黃效文常需要長時間冒嚴寒之苦,等待動物朋友的精采動作。 探險精神永遠不滅 《文化腳印》則是集結十九篇文章,都是遠征許多偏遠地區的所見所聞,黃效文指出,一九八四年他還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工作時,曾到過中國廣東少數民族瑤族,當時尚有一百戶人家,五百多居民,二○一五年黃效文想看看此地三十年的變化,再度重返瑤族村莊大掌排,卻發現村中已無居民,時代變遷,也影響了偏遠少數民族人們生活文化的改變。 兩本書都有黃效文細心觀察和他親身經歷的故事。由於他對於內在的探索,並不下於外在,往往能探入更具深度的話題,每本書都呈現他的探險精神永遠不滅。 前一篇文章 走進獨立書店 台南草祭二手書店 竹梯與書牆 巷弄閱讀空間 下一篇文章 四處演講 喚醒冒險精神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瀾光筆記】《扁平時代》當自己生活的策展人【圖文閱讀】《悲傷是一頭大象》走出悲傷 迎向生活 【書市隨筆《水豚工讀生》】不同身分 擔負不同任務【閱來悅愛《獅子萊奧的夢想配送》】自在演奏自己的人生【書頁微光《血汗AI》】人工智慧背後 被忽視的隱性勞工【圖文書《失物博物館》】失去了不會再回來? 作者其他文章楊景翔 考上大學終於翻轉命運王金櫻如今唱戲為藝術王心心再創南管新篇章